江口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丹江口大坝建设者60年后重登坝顶,让艰苦
TUhjnbcbe - 2024/3/14 16:30:00

楚天都市报7月24日讯(记者关前裕通讯员陈华平)昨日一大早,丹江口市凉水河镇白龙泉村77岁村民李光艮让老伴给他找了件新衣服,当天他要去圆一个梦:登上61年前他参加建设的丹江口水库大坝。从年离开工地,他再也没上过大坝了。

当年李光艮参加丹江口大坝建设证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南水北调中线通水5周年。李光艮决定乘着现在身体还好,去看看当年亲自参与修建的大坝,感受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重温那段热火朝天的战斗岁月。

临行前,他从箱底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张类似于奖状的证书,上面写着:“李光艮同志参加汉江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在*的领导下,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贡献,为了加强农业第一线,现回乡生产。特发此证,以留纪念。汉江水利电力部丹江口工程局。年3月11日。”

这张证明书,他保存了整整57年。和这张证书一起保存的还有他参加建坝时的医疗证。

李光艮在丹江口大坝上展示建坝的证明书

年9月1日,做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开工动建,该工程不仅具有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还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当时,来自湖北、河南两省的十万民工靠肩挑背驮,用蚂蚁嗗骨头的精神完成了汉江截流大坝围堰及基坑开挖工作。李光艮是十万建设大*中的一员。

上午10点,当李光艮和老伴带着5岁的重孙华华站在海拔.6米的丹江口大坝坝顶,目睹眼前的一库清水,老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当年十万民工建设大坝,我们一个大队来了20多个人,现在还活着的只有我一个人了。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丹江口水库的水流向首都北京,我高兴啊!”

“那就是太爷当年建坝时住过的地方……”李光艮指向大坝右岸的一个山头对华华说,多少次在梦里,他又回到了那火热的建设年代。

年7月,16岁的李光艮还在凉水河中学上初二,被大队派往了丹江口建设工地,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好的家风代代传承,李光艮一家被当地*府评为最美庭院,永远听*话、感*恩、跟*走

到达丹江口工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山砍树,割茅草搭草棚。大坝建设所在地,汉江两岸是荒山。当时有句顺口溜是这样描述的:“建丹江,10万大*无住房。无处落脚盖草房,活人死人睡一床。”说的是当时汉江两岸山头上大都是乱坟岗,挖平坟头,柱子一打下去,有时就打到棺材上了,坟头一平就在上边铺稻草睡觉。民工从家里每人挑一床被子和一捆稻草。睡觉时把稻草铺在地上,几十上百个民工睡在一起。没水洗澡,很多男女民工身上长虱子。

老人清楚地记得,年9月1日开工时,湖北省省长张体学说,10万劳动大*,要以丹江为家,以水利事为业,为革命建水库。开工后,湖北、河南两省所属的襄阳、荆州、南阳3个地区17个县的十多万民工挑着干粮,带着简陋的工具,步行到丹江口工地后,用扁担、筐子、小木船,运载着黏土、砂石完成围堰。

十万民工三班倒,昼夜不停工。上一个班12个小时,你追我赶。上工时敲锣打鼓,白天到处是广播声、号子声,晚上篝火通明,如同白昼,从不停歇。

民工分为头等劳力、二等劳力、三等劳力。“头等抬(石头)、二等挑(土)、三等拿个十字镐(挖土)”,头等劳力一个月工钱32元钱,二等劳力30元钱,三等劳力28元钱。头等劳力要给户籍所在地的人民公社缴12元,二等劳力缴10元,三等劳力缴8元。缴回去才能记工分。这样无论是几等劳力,你一个月工钱就是20元,扣去一个月生活费,也只剩下几元钱了。但所有民工都干劲冲天,没有怨言。

李光艮带着老伴和重孙在丹江口大坝上留影

民工以一个公社为一个连,多人集体吃食堂。各连还建有磨房,养的有毛驴,用石磨推小麦碗豆等杂粮。年才开工时工地上还能供应米,还吃得饱饭,后来就紧张了,供应40%的细粮、60%的粗粮,包谷糁、红薯、碗豆只要能填肚子的就行,工地号召各连自力更生种菜,补充粮食供应不足。

虽然物资十分匮乏,但10万建设大*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

围堰工程耗时一年零四个月,10万民工完成土石方开挖万立方米,用双肩硬是将右岸一座叫*土岭的山填进了滔滔汉江,筑起了米长的围堰,完成了年的汉江截流。

后来由于国家经历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大坝建设停工,民工回到家乡。年大坝浇筑恢复施工后,采用了全机械化,建设工人缩减至1.3万人,大都是技术工人。年大坝浇筑至海拔米,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目标。

李光艮回乡后,从此再到大坝上来,默默无闻的当农民。57年过去了,虽然他经历了多次搬家,但他把这两件证件视为珍宝,一直珍藏着。

李光艮的孙子李超说:“我们时常听爷爷讲他建设丹江口大坝的故事,但从不知道他还有建坝证明书。这张证明书,将作为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把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甘愿奉献、顾全大局、万众一心地支持国家建设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江口大坝建设者60年后重登坝顶,让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