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一:(·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图1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图2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1)从气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区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征。
(2)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3)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汛期以夏汛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在O℃以下,河流有结冰期。
(2)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
(3)有利影响:“曲峡”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
不利影响:“曲峡”地区山高坡陡,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典型例题二:(·山东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征,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冬季某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示意图。
(1)指出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形成过程。
(3)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南北狭长分布;平行于太行山走向(或呈东北-西南走向);暖脊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等温线向北凸出。
(2)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移经太行山区时,一部分在山脉西侧受阻挡堆积;另一部分受山地抬升作用翻越山顶到达东侧背风坡,在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地区下沉,增温明显,形成暖脊。
(3)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
典型例题三:(·内蒙古北重三中高二期中)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右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
(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加夏季降水;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典型例题四:(·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太行山脉是*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2)分析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盛产”古都的自然原因。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4)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2)太行山东麓夏季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量;冬季太行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减弱冬季风的侵袭,使气温不至于太低;东麓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形平坦;地势略有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穿越*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4)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或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典型例题五:(·山东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惯上,把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叫做南太行。在南太行山腹地的山谷、山塬和山间的小盆地里,有一个接一个的“石头村”。长期以来,这些石头村形成了一个个的“人文孤岛”,睿智的村民用石材打造了石板房、石头墙、石碾、石盒、石水缸和石桌等。为了更好的生存,每个石头村还会挖凿几十甚至几百个水池、水窖。下面为南太行地质结构与地貌示意图和石头村的景观图。
(1)据图简要说明南太行山的形成过程。
(2)解释石头村形成“人文孤岛”的原因。
(3)说明石头村村民多愿意采用石质材料打造民居和生活用品的原因。
(4)分析石头村村民挖凿水窖、水池多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断裂,抬升;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
(2)南太行山地区地形起伏大;村庄多位于山谷、山塬或山间小盆地里,地形封闭;交通不便,与外界难以沟通,交流少;自我发展,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
(3)当地以石质山体为主,取材方便;用石头盖房,冬暖夏凉;采用石质材料,经久耐用;对外联系不便,获得其它建材等物资困难,成本高。
(4)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地表水易流失;石头村地下多岩石,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相对缺乏;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池、水窖雨季储水。
典型例题六:(·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北起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面积30万平方千米。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河、淮河等河流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它的主体。地质历史上*河曾多次南北改道(图左)。自万年以来,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华北平原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距今万年时形成了大平原(图右)。石家庄地处太行山东麓,冬春季时,每当从西部高原东移并垂直于太行山的气流越过山脊,石家庄就会温度骤升、湿度骤降。
(1)据图简要说明华北平原的形成演化过程。
(2)分析太行山东麓成为华北平原中高产田集中区的原因。
(3)石家庄在冬春季节吹西风时会出现气温骤升的干燥天气,据图解释这一现象,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
参考答案:
(1)*河、淮河等河流流经山区,携带大量泥沙;河流流出太行山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与三角洲;华北平原相对下沉,不断接受大量沉积,三角洲不断向(东)海推进,经过漫长地质时间,形成了现代的华北大平原。
(2)太行山东麓多冲积扇,土壤肥沃深厚,透气性强;冲积扇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处,水源丰富;有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土壤粒径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壤不易盐碱化。
(3)冬、春季节,西风从*土高原翻过太行山下沉,由于下沉增温作用,导致气温升高,湿度骤升,形成焚风天气。
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加剧春旱;引发森林火灾;影响冬小麦的生长。
典型例题七:(·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太行山脉的地理意义。
(2)分析*河对图示地区地表形态塑造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行*分界线。
(2)*河流经*土高原地区,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使地表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河流出*土高原后,地势变得平缓,流速变慢,以搬运、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比较平缓)。
典型例题八:(·上海高三)太行山是我国东部一座重要山脉,山脉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土高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太行山东麓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河南是全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每年有大量人口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随着用工30万人的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建成,吸引了大量原外出务工人员回当地就业。近年来富士康正带动其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企业落户郑州及周边地市,河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终端产业基地。
(1)图中A、B两地纬度位置相当,分别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山麓地区。比较A、B两地区冬季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判断图中A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结合山脉走向,从气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对A地区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太行山东侧的郑州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流域丹江口水库调水至北京、天津的必经之地。分析该调水工程途经郑州对郑州市的意义。
(4)简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落户郑州市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A大于B。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太行山东侧,受山脉阻挡(或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而B位于太行山西侧,地处迎风坡,气温低。
(2)A农业地域类型为旱作农业。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气流经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而冬季太行山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该地受寒潮影响小。
(3)增加了郑州河流径流量,缓解当地缺水状况,改善了当时的水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4)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典型例题九:(·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高二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脉是*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西侧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高发区,简述该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地表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崩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
(2)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3)穿越*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典型例题十:(·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近年来,在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开始兴起。在河北邯郸武安市境内的东太行山风景区,是一处集太行山雄、奇、险、峻和巧石、云海、清幽、变幻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景区。东太行山最高海拔米,东太行玻璃栈道建在海拔米的龙头崖山腰处,玻璃栈道全长米,宽2米,栈道围绕山体而建,脚下就是绝壁天险、万丈深渊。迈步在玻璃上时有破碎的声音,并且看到玻璃的裂纹慢慢裂开,其实这都是具有人体感应功能的碎化玻璃。
(1)试分析东太行山风景区兴建玻璃栈道的原因。
(2)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对旅游业有什么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玻璃工艺和技术水平提高;玻璃栈道可全方位观景,视野更开阔玻璃栈道具有刺激、惊险、猎奇的旅游体验;玻璃栈道开辟了新景点,丰富了旅游资源;玻璃栈道可解决景区拥堵问题,增加环境承载力(答对三点即可)(2)破坏景区的自然美感;存在安全与维护问题;产品雷同容易带来审美疲劳(答对两点即可)
典型例题十一:(·广东高考模拟)(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穿越我国华北地区,沿南北走向,串联京、晋、冀、豫四大省(市),全长约为2km,是华北民众走向自然荒野的最近平台。太行山步道沿线,有众多罕见的峡谷群。步道全程途经或邻近分布有35处森林密集分布的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自然荒野原貌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步道山西段的最北端,是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下图示意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路线图。
(1)说明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的主要旅游价值。
(2)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提出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1)旅游资源品位高,类型多样,集群状况好;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
(2)控制流量;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