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本报讯(龙元彬谢慧芳文/图)近日,笔者沿着一条崎岖公路盘山而上,走进了海拔多米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尖山村,该村与沙坝河乡、江口县桃映镇接壤,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寨与寨之间居住较分散,居住和生产区大部分都在45°以上的斜坡上,是普觉镇最为边远的一个山村,也是全镇唯一一个保留着苗族语言的村。
近年来,尖山村根据山多地少的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公司+村*支部+农户”的模式,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整合国土、林业、农业等扶贫资金,有效开发土地,发展油茶产业亩,让一片片荒山变为了金山。
油茶产业见效周期长,种植后要4至5年才挂果,尖山村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在新种植的油茶林里套种辣椒、南瓜。
据介绍,同一块地种植辣椒最多只能重复两年,第三年辣椒则生长不好。今年,尖山村在油茶林套种南瓜和辣椒各亩。眼下正是南瓜覆膜时节,村民们便忙于在地里起垄、施底肥、覆膜,一派忙碌的景象。
“辣椒种植在油茶树中间的空隙,南瓜则顺着坡坎种植,方便南瓜秧苗长大后藤蔓可顺着坡坎攀援生长。”驻村第一书记石乔清说,在油茶林里套种辣椒、南瓜,不仅管护了油茶,还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增加了村民就业率,为村民找了一条增收的好渠道。
“最近刚下过雨,土地有湿度,施肥后覆膜,营养不会流失,可以保温保湿,一周左右后便可移栽辣椒、南瓜幼苗。”村*支部书记欧正华介绍说。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运营管理。从年至今,村里种植了余亩油茶,村合作社统一购苗,并提供技术指导、管理、收购等,村民以务工和土地出租实现增收。截至日前,尖山村吸纳了本村92户多名村民务工,同时还吸纳了半坡、高坎等邻村的村民前来务工。去年,该村仅油茶基地就支付村民的劳务费20余万元。
尖山村村民王福昌今年64岁了,以前在厦门务工,一直念叨着年纪大了在外面不好找工作。村里的油茶发展起来后,他就在基地里干活,空闲时还在家里种植蔬菜、玉米、稻谷等。
“油茶基地一年陆续都有活儿干,这两天我们忙着在油茶里套种南瓜、辣椒,70元1天,去年,我挣了1万多嘞。”谈及过上了好日子,王福昌笑得合不拢嘴。
欧正华还说,尖山村按照利益联结机制,油茶产业发展的效益70%作为村民分红,20%作为合作社种植成本,10%为集体经济组织后续发展基金,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尖山村虽然地理位置特殊,村民“靠山吃山”,但充分利用有限土地和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油茶、辣椒、南瓜等产业,还组织发展林下蜂蜜、楠竹等,带着村民走向幸福的生活,过上甜蜜的日子,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