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汉十高铁开通,结束了十堰不通高铁的历史,十堰迈入“高铁经济时代”。丹江口作为汉十高铁途径十堰的三个站点之一,也即将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中国的水都,丹江口市一直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各类揽才*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人才培养中,使出关键“三招”,释放人才发展强劲活力,为城市发展增添无限动力。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技能
自年起,丹江口市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重点面向贫困村招录年轻村干部和优秀青年,进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并出台创业扶持办法,激励学员回乡干事创业,目前已累计培养“一村多名大学生”人,基本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一村多名大学生”不仅成为当地的技术骨干、致富标兵,也成为村级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有人担任村“两委”干部,13人担任村主职干部,96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此外,在全市认定农村实用人才名,组成16个技术小分队,把柑桔、茶叶、核桃、水产等18个主导产业实用技术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巡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累计开展培训场次,培训农户人次,其中贫困户人次,实现了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户全覆盖。大力培育不可缺的“服务员”。面向乡村学校选拔了72名专科学历教师作为基层教育人才“百人计划”培养人选,通过两年学习,系统接受本科学历层次教育,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
同时,结合电商发展新方向,先后举办电商人才培训82期,培训电商人才人次,培育电商从业人员1.2万人,丹江口市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人才培养是重要的一环,人才的引进同样不容忽视。丹江口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督促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湖北省“人才20条”实施意见;出台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加大对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建立事业单位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绿色通道”,着力引进生态环保、旅游规划、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急需人才。近年来丹江口市为教育、卫计系统,公开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人,引进重点产业高端人才59人。
图为:中国·丹江口水都论坛邀请院士专家调研指导。通讯员李海洋摄
此外,丹江口市全面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协调汉江集团在汉江新天地规划建设平米的人才创新创业超市,为创业团队提供入驻孵化、项目路演、创业辅导、天使投资、研产结合等全链条服务;在水产、核桃、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帮助企业完成发明专利16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销售新产品16个以上,为企业增收1.1亿元;坚持每年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先后组织名重点规上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地参加培训,提高了企业家队伍综合素质。
丹江口市还全力打造激励创新“金招牌”。坚持两年一次连续举办六届“水都技能名师大赛”,为各行各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提供了舞台,同时充分运用大赛成果开展“名师带徒一帮十”活动,目前已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余人。引进湖北木兰花家*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湖北木兰花汉绣培训基地,组织60余名城乡待业妇女参加“水都巧姐”汉绣培训班。“水都技能名师”“水都巧姐”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已成为丹江口市人才工作的金字招牌。
图为:丹江口市领导为企业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通讯员李海洋摄
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丹江口市与北京市海淀区结为“一对一”对口协作区市,双方互派干部和人才交流余人次。成功举办“中国·丹江口水都论坛”活动,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两院院士李德仁等80余名院士、专家来丹调研考察,为丹江口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北京院士专家水都行”活动,43家企事业单位与院士专家“一对一”对接,解决各项技术难题个。
丹江口市积极实施“我选湖北·筑梦水都”计划,共接收来自香港、北京、重庆、广东等30个省份,中国*法大学、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武汉大学等余所高校4名大学生来丹实习实训,建立了8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和4个生活保障基地,提供了余个优质实习实训及就业岗位,免费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小额贷款、个税减免等一站式服务。
丹江口市组织开展“市校人才共建”“校企人才共建”活动,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协议,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智力咨询、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成立校企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23个,有效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汉十高铁的开通,为丹江口市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空间距离的缩短,也为人才的到来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接下来,丹江口市将继续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结合发展实际,使出更多“妙招”“绝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也为更多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