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春耕生产好时节,江口大地春耕备耕热火朝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百姓幸福的美好画卷正渐次展开。
强组织,凝心聚力促发展
“育苗由金云*同志负责,王江会同志负责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民和镇龙宿大坝*支部支委会上,支部书记杨雪松再次对龙宿大坝耕种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人心不齐,坝区*支部站了出来;土地流转受阻,支部*员分头动员;闯市场需要合力,集体经济合作社来帮忙;种植需要技术,坝区专家扛起大梁。”龙宿大坝*支部副书记金云*介绍说,坝区*支部的成立,不仅为村里带来了*策和技术人才,更多是让群众的心聚在了一起。
组织强,百业兴。年,江口县按照“产业相近、区域相邻”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在24个产业大坝单独组建*支部19个,联合组建*支部2个,明确由乡级坝长担任*支部书记,所在村(社区)*支部书记或合作社*员致富带头人担任支部副书记,所在村(社区)支部委员、驻坝*员技术人员、第一书记或*员驻村干部担任支部委员。
“坝区*支部主要任务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技术指导、突出示范引领、抓好产销对接、强化教育培训、优化利益联结’。”江口县委*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曜介绍道,通过建强*组织,切实把坝区*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支部建在坝区上,强村富民有保障。”江口的做法,也走出了一条坝区*建与农村产业革命互融互动、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
据了解,江口县有坝区24个,耕地面积3.23万亩,涉及10个乡镇(街道)33个行*村1.28万户4.7万人。
调结构,转型升级增效益
立春刚过,在闵孝镇双屯坝区,拖拉机正在马不停蹄地分工作业,旋耕整地,当地群众也正忙着撒种、施肥……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机械翻犁成了双屯坝区春耕主力*。
双屯坝区是全县24个亩大坝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为改进坝区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闵孝镇成功引进了梵净山生物中草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双屯坝区打造成了全镇第一个现代化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修建机耕道、冷库、蔬菜分拣场以及喷灌管道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完成后,双屯将成为全县第一个设施完善蔬菜种植基地,可直接带动周边群众余人就业增收。”双屯村*支部书记姜启云介绍说。
同样,大顶山下的官和乡也按下春耕生产“快进键”,不仅一改以往传统耕作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耕作,还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中药材(*精)种植面积。
据官和乡分管农业副乡长陈潇介绍,该乡中药材(*精)种植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其中集体经济占40%,公司占60%。同时,群众按元/亩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公司,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利益分工、参与合作社管护和务工获取收益。
“稳增收、调结构、增效益。”今年以来,全县各地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早安排、早部署,抢农时,以抓好春耕生产应变局、开新局,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知用其长育人才
“到村工作后,我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村级发展和建设尽心尽力,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在乡村振兴和建设发展家乡中奉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和热血。”4月2日,在第二批乡村振兴人才到村任职工作岗前培训会上,到村任职工作人员刘裕谈起自己的打算。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江口县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大力推进“三个人才”计划和“五个一批”工程,分批从新招录的选调生、事业单位人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人员中选派76名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才智。
“我将尽自己所能,用自己所学服务好乡村振兴。”作为第一批56名到村任职人员之一付尚松告诉笔者,他是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目前到民和镇何坝村服务,主要负责淫羊藿产业基地的育苗管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为打通“五个一批”人员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确保到村任职人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江口县还建立健全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驻村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充分运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撑腰鼓劲,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三个人才”计划和“五个一批”工程,为加快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才队伍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提供保障。”江口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工作人员余倩茹介绍。(图/文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