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
最近,三星堆火爆出圈,考古“盲盒”惊喜不断。
8号坑和3号祭祀坑接连“上新”,各种神树、金器、铜面具残片逐一出土,宛如一条源源不断的“盲盒生产线”。
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的李*直言,这些惊人发现的背后离不开众多“黑科技”的鼎力支持。地质技术就是这众多“黑科技”中的一员。
据李*介绍,在前期的地质调查中,采用了很多设备,磁法、电法、对地雷达等地质勘查技术的综合使用,为地下文物的多少或密度的判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因此,发掘之前,考古专家们就对地下文物有了初步判定,发掘过程就是前期探测数据的验证过程。
此次三星堆发掘工作的顺利开展堪称地质与考古跨界融合的完美典范,但这却不是地质与考古的第一次完美合作。
年12月上旬,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明清历史的王纲教授的邀请,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无偿参与了彭山县双江镇地区“江口沉银”考古工作。
在那次考古工作中,以李明雄为代表的物探队技术员通过激电法和磁测法等技术,结合踏勘情况和收集的资料,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绘制出了藏宝图,也就是“江口沉银”示意图。
年1月5日,规模空前的“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拉开序幕,出土的余件文物对于研究明代的*治史、经济史和*事史,特别是进一步研究和认清“张献忠剿四川”的真伪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震惊了整个考古界。而那次考古发掘的重点区域,正是物探队通过磁法确定的M2-M3区域。
事实上,作为探寻地下奥秘的专业科学,地质勘查不仅在考古领域发光发热,更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条战线发挥着不小作用。
就拿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来说,前不久四川省地矿局完成的成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外业调查项目,就是采用物探技术为成都市打“CT”,提交的成都地下空间“三维彩超”报告,为成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它通过给地球打“CT”,提供地下空间、资源信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在资源调查、地灾防治、城市规划、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