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自从看过贵州梵净山的照片、视频及相关介绍,那座直插云霄的金顶就深深刻在脑海里。如此天空之城,没有理由不成为向往之地。
离开镇远古城,车行约三小时,我们便进入梵净山景区。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细雨,天气又冷,可依然挡不住人们游览的热情。山门前已排着长龙般的队伍,游客们身披五颜六色的雨衣,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抬眼望去,山谷间云雾缭绕,让梵净山平添一份神秘气息。山门两边的木牌告诉我们,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由“梵天净土”得名而来,主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境内,自从年梵净山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后,声名大振,成为贵州省的热门景点。
进入山门,坐上景区接驳车,沿着小溪旁的蜿蜒公路向索道站进发,坐上缆车,短短十几分钟即达山腰。这里雨更大,天更冷。沿着防腐木修建的台阶拾级而上,两旁全是密密麻麻的树木。梵净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植物种类丰富,多达余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就有31种。由于常年雨多晴少,一路所见树干树枝上都包裹着一层绿茸茸的苔藓。沿途见到一块块大石头上,同样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更神奇的是石上竟然长出一株株小树,树根长长地缠在一起,紧抱石头。正当我专注登山之时,却见前方一群人围在台阶旁的一棵树下,伸出手臂接近树枝。我走近一看,原来树枝间有三两只鸟儿在来回跳跃,有时鸟儿就在游人的手掌边。看来梵净山的小鸟已与人类成为了好朋友。说到小鸟,梵净山的动物多达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19种,难怪梵净山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在风雨中,我一路向上攀登,终于扺达一处巨石林立的山头,游客们聚集于此,纷纷拍照留念,全然不顾风大雨急。这些石峰形态各异,其中最高也是特色最鲜明的一块被称为“蘑菇石”,它上大下小,蘑菇头侧向一边,从最佳观赏点看去,如同一个“7”字,蘑菇石是梵净山的标志之一。蘑菇石对面是一座巨大的石峰,平整的峰顶有一块石头,神似一个戴着鸭舌帽的老汉头像。蘑菇石与头像石峰之间形成一个谷口,此时,更加风急雨密,我赶紧躲入石峰下的九皇洞中。
稍事停留,我从九皇洞下山,沿一条小道向西走,不多远是拜佛台,这里同样风大雨急。折回沿科普长廊下山,是普渡广场,这里是登临红云金顶的起点,于是我鼓起勇气开始攀登,可路途之险、登顶之难完全出乎意料。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天梯,有几段完全是垂直的石阶,且又窄又滑,脚底每踩一级都必须十分小心谨慎,双手更要紧紧抓住两旁的铁链或铁杆。我心想,古代的登顶之人或许有飞天之功,而修凿登山天梯的先人,想必更有神仙之力。
终于临近金顶,山峰一劈为二,抬头仰望只见狭窄的一线天,上有一座短小的拱桥相连。穿过一线天,沿台阶而上便是金顶了。顶上用围墙筑成了一个小小的天空之城,右侧山峰的前方建有一座精致小巧的释迦佛殿,殿内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前挂满红红的祈福绸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金顶,人们在此请一条红绸,祈愿全家平安健康。佛殿后方是一块巨石,层层叠叠,仿佛垒切而成。巨石旁竖着一根柱子,上面刻有“红云金顶,此处海拔,梵净山是巍巍武陵山脉最高峰”等字样,让登顶者平添自豪感。跨过短短的石拱桥,左侧山顶几乎与右侧一模一样,这里的建筑物叫弥勒殿,供奉的是未来佛弥勒菩萨。红云金顶两峰对峙,一桥相连,石与石相对,殿与殿并存,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天空之城,令人惊叹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站在金顶栏杆旁向外望去,白茫茫一片,难以远眺,也无法俯瞰。不过也好,在朦胧中增添了几分仙境般的色彩,也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人生总是如此,难以十全十美。幸运中会有遗憾,遗憾中也有收获。我想,晴空万里之时,若能登上红云金顶,想必会有一览众山小、山高我为峰的感觉。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遇上红云绕顶的景象。而我这次雨中登金顶,尽管横看无岭侧无峰,远近高低都相同,但身临其间,仿佛置身仙境,与这方神秘的梵天净土心心相印融为一体了。恰如我日前在镇远古城看到的那方摩崖石刻“乾坤入钓竿”,伫立于雨雾蒙蒙的梵净山之巅,我的眼里,依然觉得一览众山小。而我心中,仿佛融入了整座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