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转载张献忠与四川彭山江口沉银之谜多
TUhjnbcbe - 2021/9/17 0:07:00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9039.html
张献忠与四川彭山江口沉银之谜

作者:山色归读

上个月,四川省*府举行的眉山市彭山区岷江江口“张献忠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新闻通气会上报出消息:现场出水文物超过件,包括西王赏功、金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还首次出水铁制刀、剑、矛、箭镞等兵器。

这些出水文物基本确认了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国*权后,因战局不利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中途遭遇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彭山江口附近江底这一段史实。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人。因“身长瘦而面微*,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所以人送外号“*虎”。他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与李自成齐名。

要说这两个人还有很多的共同点:张献忠、李自成都是陕西人;可能都是*土高原上养出的*面汉子,李自成与“*虎”张献忠有个差不多的外号叫“*娃子、*来儿”;都是*卒出身,张献忠早年参*,后来当了延安府的捕快,李自成最早是驿站的驿卒,后两人都做了边兵;都能骑善射、臂力过人、果敢多谋;都是早期农民*领袖王嘉胤、高迎祥的得力部下,一度并称高闯王(高迎祥)麾下的两大闯将;甚至他俩建立的*权都很类似: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建立“大顺”*权,同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权”,年号“大顺”。

张献忠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外号叫“八大王”,来源于他最早起义时在老家聚集十八寨农民组成了第一支队伍而得名(“八”相对“十八”简洁顺口),就是这个“八大王”后来对四川造成一系列重大影响。由于在四川民间传说里所谓“八大王剿(屠)四川”的说法,至今在很多老辈川蜀人眼里这个“八大王”就等于“杀人狂”、“杀人魔王”。

早在年(崇祯七年),张献忠就初试锋芒,提兵入川,攻陷夔州(今重庆奉节)。当时驻节重庆的是明末著名女将——总兵秦良玉、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字贞素,重庆忠县人。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因受诬陷病死狱中后,秦良玉妇代夫职。她率众先后参加抗击清*、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身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当时秦良玉提兵赶至,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英勇善战的威名,张献忠苍惶逃走,秦良玉率*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其退走湖广。

六年后的年(崇祯十三年),张献忠采用“以走制敌”、“避实击虚”、出没无常的战术,转战千里,忽东忽西,择机出其不意地打击官*薄弱环节,率部突破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督师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重重围追堵截,粉碎了官*企图围歼农民*的战略计划。尽管遭到重大挫折,张献忠仍瞅准战机从新宁(今四川开江)打开缺口率部二进四川。

杨嗣昌的战略没有错,但是明末张献忠、李自成农民*往往采取轻骑突进,快速流窜,一昼夜疾行三百余里。特别是张献忠的部队,史载“献(忠)之行兵,其来也如风雨之骤至,其去也如*蜮之难知。”张献忠*队中骑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马七步三”,核心部队“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在打胜仗缴获战利品时士卒首选上品骡马,对其他东西均不在意。

官*这种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策略需要参战将帅上下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旷日持久。遗憾的是明末崇祯时期国力疲弱、民生凋敝,君臣离心,将帅失和,再加上多年征战导致粮饷奇缺,士气不振,其结果就是整体协防比登天还难。各地**要员以邻为壑,朝廷整体剿灭“流贼”方略实际执行起来就是“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让一线官*顾此失彼,腹背受敌,疲于奔命。

张献忠在四川转战半年后,为赢得战略主动权于年(崇祯十四年)二次出川。他挥师昼夜疾进,出其不意地攻占鄂中重镇襄阳。接着攻取樊城,转战应山、随州、南阳、信阳、郧西、英山。乘明朝主力*队集中对付正攻取洛阳的李自成集团之际,他率部攻占亳州,在英、霍山区与所谓“革左五营”的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争世王刘希尧、乱地王蔺养成的义*汇合,一度元气大伤的张献忠又满血复活,他率汇合后的农民*,先后攻陷安徽的舒城、六安、庐州、无为、庐江,进占湖北*梅。兵锋所指,连克郸水、*州、麻城、汉阳,进而攻占湖北首府武昌,获得金银珠宝无数。

年(崇祯十七年)正月,出川转战近三年的张献忠率部第三次入川。义*再次攻克夔州,占万县后因长江涨水休整三个月。接着连续攻克梁山、忠县和涪陵,先打败佛图关总兵曹英,继而击溃第一次把张献忠赶出川的著名女将秦良玉。义*顺势攻克泸州、川北重镇重庆。张献忠亲率大*三天内攻占成都,一时沿途州郡望风而降。其部下也次第攻占绵阳、阆中、广安、茂州(今北川、汶川及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雅安;至此张献忠农民*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

张献忠三进四川之后就不打算走了。早在攻下武昌时,张献忠就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权,并设部委官,开科取士。打下成都控制四川后,他正式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设立左右丞相和六部尚书,分封四个养子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分别为平东王、抚南王、安西王、定北王,并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铜币流通使用,并全面地取士委官。

种种迹象表明,张献忠农民*权是打算在成都建立万年基业了。“大西朝”对西南各族百姓“蠲[juān]免边境三年租赋”,颁布系列号令森严的**训令:如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就是不得干预地方的民事诉讼),“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张献忠虽然嗜杀,但是他不是傻子,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杀人魔王”,要想在一个地方站住脚就要善待人民、巩固*权基础的道理他不会不懂。其实此前张献忠攻下岳阳、衡阳时口碑就不错嘛,清人刘献廷记载说:“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在四川也曾发现一块张献忠部下的《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碑文记载张献忠部队纪律严明,不许“妄害良民”,不许“擅娶本土妇女为妻为妾”,违者“连坐”、“捆打”,直至杀头等。

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把张献忠诬蔑为“杀人狂”等,流*深远,至今大多数四川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其实张献忠并非一开始就要屠蜀,而是在清*入川,南明反扑以及川民土著武装反抗四起的情况下才下令屠杀川民。特别是在张献忠决心屠川的时候,其控制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需要后方稳定,另一方面张献忠打仗要仰仗有限范围内的治民提供庞大的*需粮草,因此张献忠与川民矛盾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他最后感叹:“朕待蜀獠最好,而蜀獠每每要反,负朕之极!”,于是就发生了“屠川”的悲剧!

但是,后世的统治者特别是清廷出于*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和掩盖清初在征服四川的过程中大肆屠杀川人的罪责,蓄意混淆、歪曲客观事实,说四川人口锐减都是张献忠杀光的,这样就将全部责任嫁祸到张献忠身上了。

张献忠在四川人没有杀那么多,但是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进四川!依据近年史学家初步测算,单是白银就有不下相当于三十亿人民币的数额。我们知道,“大西”自年(崇祯十六年)在武昌初步建立*权至张献忠身死(年)不过四年,要从其在成都正式称帝(年11月)起算还不足三年。他早期的征战岁月不说,就是后期建立*权前后也是没有什么正经赋税收入。因为是大西王朝统治时间太短,飘忽而过,几乎委官守土的工作还没完成就灭亡了,还不说一直内乱不断。再加上张献忠动辄减免税赋,如张献忠占据长沙后,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打下成都后,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等等。他所有的金银珠宝都是靠劫掠而来。

张献忠集团不论是早期的*事征战还是后期的*权运转都依赖于长期劫掠积累的财富。明末特别是以潘王为主的官僚贵族多年所掠夺的*金、白银堆积如山,最后却都为席卷天下的张献忠起义*做了嫁衣,他率部每打下一地,就是诛杀贪官,搜刮金银。所到之处,如蝗虫过街,不剩一物。

崇祯十四年二月,张献忠攻占襄阳,襄阳是当时的*事重镇,“贮五省饷金及弓刀火器,饷金、甲器各数十万皆聚于城内”,同时也是襄王的王府所在地,王府藩库加上*需饷银,齐聚城内。张献忠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和其在襄阳避难的第三子贵阳王朱常法,下令没收襄王宫中的全部财产。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夺取武昌。武昌有楚王朱华奎驻节,历代楚王在武昌搜刮民脂民膏,敛聚的财富无数,光每年王庄租银就多达两。张献忠攻城前夕,明朝*费奇缺,将士不肯用命。文武百官曾齐聚楚王府,再三恳请楚王暂借库银垫支*饷来稳定*心,楚王思忖良久,最后令人搬出一把洪武年间分封诸王时的裹金交椅,叫穷说:“此可佐*,他无有!”张献忠进武昌城后活捉了楚王,“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见到王宫中这么多金银财宝,他不禁叹息道:“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下令把楚王装在铁笼子扔入长江淹死。

同年,张献忠挥师进抵长沙,并攻占衡州及其所属州县。在大西*的打击下,分封在湖广各地的吉王、桂王、荣王、岷王等也或死或逃,经世积年搜刮的金银财富,也都笑纳张献忠农民*。

崇祯十七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处死了瑞王朱常浩,瑞王朱常浩建藩陕西汉中,前后在汉中生活多年。清人刘景伯《蜀龟鉴》有记载:瑞王在汉中时,自己降低衣食标准,并为地方捐济钱粮,为人“不迩声色,洁己爱人”,“有贤王称”;但是他在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总共有倾田庄依照田亩数加派赋税取得租银,这样的话不怎么胡花积累的银子也不会少。崇祯十七年瑞王逃离汉中到重庆被张献忠所杀,瑞王白银也都归了张献忠!

接着,大西*攻克成都。成都王朱至澍凭借*治势力,在天府之国跨州连郡大量圈占,积聚了惊人的财富。万历年间,王府庄田已经占有都江堰灌溉的11个州县土地的7/10。农民*进城后,成都王朱至澍和王妃、其四弟太平王朱至渌投井自杀。张献忠令人打开蜀王府银库。看到库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仅银子就有数十万两,张献忠一阵狂笑:“蜀王有这么多金银财宝不招兵买马,却白白送给老子,真是头蠢驴啊!”蜀王宫也就成了大西*权的皇宫。

张献忠杀的藩王就这么多,其他巡抚、按察使、总兵、将佐更是大有人在。所有人被杀之后,都是满门抄没。再说说他更早还攻下明朝中都凤阳,对朱家皇陵掘坟刨墓,杀官灭贵,甚至连皇陵周边上千棵柏树都砍伐一光,还能放过一两纹银?张献忠还曾“入河南袭破许州(现许昌市),杀左良玉兄,获物资巨万”。由于左良玉是明末很有战斗力、拥兵自重的主要实力派*阀,平日也抢掠无数,他哥哥实际是许州大本营的左良玉*饷储备及个人财产的看护者,结果让张献忠兜走了。

前前后后抢了那么多银子,张献忠却不允许部下私藏金银,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私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大西*权定都成都以后,一方面要解决庞大的*费和*府开支,另一方面“三年免征”。依据史料,我们找不到大西*权实行按土地或人口征收赋税的*策,也就是说近百万大*和各级*权的开支,基本上依靠没收官库、抢掠前朝官宦私财和民间“打粮”来获得。

如果说前期打天下时这样做尚可的话,坐天下之后还这样的话必将激化社会矛盾,阻滞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不可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所以大西朝廷这是大西*权很快崩溃的根本原因。张献忠的大西*权和农民*,除了与明朝在四川的残余*队对抗外,还要同四川的地主武装作斗争,清朝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和吴三桂率清*也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

张献忠部就是在这种严峻态势下,沿岷江水路用战船满载金银和历年积累宝藏向南战略性撤离成都,结果遭到崇祯年间乐山籍武进士、明末参将杨展率部伏击,地点就是岷江彭山区域的江口镇老虎滩渡口。以骑兵见长的大西国本来不擅长水战,加上船队满载金银负荷太重,且本来是撤退转移,为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所以在明*杨展部的火攻、箭射伏击之下,张献忠部一败涂地,士卒、辎重几乎损失殆尽丢尽,残部急忙逃回成都。仓惶之中,连“永昌大元帅印”沉没江底。

杨展的幕僚费密所著的《荒书》中记载:“杨展先锋见贼焚舟”。看来张献忠部在彻底战败的情况下也有人主动放火来烧沉战船,其目的很简单,宁可沉到江底也不让明朝*队俘获一二,或许大西国将来还能再来打捞。

年,张献忠引兵拒战自陕西汉中进川的满清铁骑,与肃亲王豪格、护*统领鳌拜、巴图鲁在西充凤凰山殊死血战,张献忠中箭而死。此后,如狼似虎的清初八旗兵就再也没给大西*权翻盘的机会,直至大西*权彻底被剿灭。于是张献忠部的大量沉船宝藏只能永沉江底了。

自大西国灭亡后,四川民间一直在流传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民谣隐约讲述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东山再起,就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配对藏宝记号,以后发现了石牛石鼓的人,就可以找到“大西国”的巨额宝藏。民谣似乎是跟江底沉银有关,又如同是另有所指。几百年来,一直真假莫辨。

直到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铲出“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字样的一捆10枚银锭,才重新激起了专家和当地百姓探求“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的热情。

尽管当地*府一直否认“沉银”之说,但是嗅觉灵敏的文物盗贼纷纷出动,蜂拥而至的窃贼利用专业水下工具在夜间潜入江底疯狂盗掘,果真挖出包括张献忠大元帅金印的珍贵文物上千件。终于国家文物局于考古年6月正式批准《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随着发掘的工作展开,相信有进一步的重大文物发现和越来越多的关于张献忠的谜团解开。

作者:山色归读欢迎交流!

张献忠沉宝士兵集体死亡神秘宝藏今何在中国网china.
  


  从今日至8日,反映眉山市彭山县江口镇千船沉银故事的4集电视专题片《寻找迷失的宝藏》,每日20时30分在央视《走进科学》栏目中播出,每晚一集。这是继央视《走遍中国》栏目
  施工现场发现疑似张献忠沉银


  年4月20日上午,眉山市彭山县江口镇岷江大桥,引水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像往常一样挖起一铲砂石准备倾倒,据工地负责人谭永贵回忆:“一个大木头落下来的时候,宝物滚出来,搬石头的人最先发现,他捡着就开跑。周围的群众一看到以后也蜂拥而上,大家就纷纷开抢了。”发现宝物被哄抢,有群众马上报警,接到报案,派出所民警立刻赶往施工现场,并迅速封锁工地,现场凌乱不堪,宝物早已不翼而飞,只有一根烂木头孤零零地扔在乱石堆里。


  从事文物工作已经30年的彭山县文化局副局长方明看见这些烂木头时,显得异常兴奋。“我们民间传说张献忠沉银就是这样藏的。”现场的农民不要青冈棒,就把它丢到旁边,在方明看来青冈棒比起农民捡到的那个所谓的银锭,价值还要高。当他去捡碎片时,现场的民工都有些不解:“你要这个烂东西干什么?”方明笑而不答,碎片最长的一根大约厘米。而这些破木片,刚好拼接出半只木筒的形状,它由两个半筒扣合而成。中心位置恰好形成一个长约厘米,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用来装银锭的。


  江口镇挖出了不明宝物,难道传说中的张献忠宝藏就藏在江口?但木筒怎么会埋在3米多深的江口镇河底呢?江口镇位于成都西南方,自古以来,江口镇就把守着成都出川的水路要塞。根据当地的传说:当年大西*权刚刚稳定,张献忠却突然决定离开成都,经锦江南下。在开拔之前,他下令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搬到船上。然而当船队来到江口时,张献忠却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并命令将船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沉到水下。而几天之后,所有参与沉宝的士兵,都神秘地集体死亡。这个故事在彭山民间流传了数百年,而传说中的沉银地点,就在挖出银锭的岷江大桥附近。民间传说难道是真的吗?


  照藏宝图开挖曾挖出奇物


  明朝崇祯时期,灾荒连年,颗粒无收。张献忠率领一只由灾民组成的*队,四处抢掠明朝*府,并迅速积累起数额巨大的真金白银。年,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国。然而两年后,张献忠意外身亡,而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宝,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张献忠死后留下来的财产有多少呢?几千万两白银,按照明末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元的话,就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我们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购买力。他的这笔财宝到底去哪儿了?


  据史书记载:在年秋天,他遭遇明*和清*南北夹击,张献忠明白,恶战将不可避免,为防止财宝落入敌人手中,他预先将巨额金银藏在四川一个秘密的地点。由于史料对此事记载非常详实,所以在张献忠死后的多年里,有无数探险者到四川寻宝,但迄今为止,没有人找到这个巨额宝藏。


  当时,工地上的一名监工主动交出了一枚银锭。这枚银锭宽约13厘米,高10厘米,刚好能放到青冈棒中。案发当晚,在彭山县公安局的会议室里,一个由干警和文物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紧急成立了。随后两天,几个村民主动上交4枚银锭,一个叫杨富华的村民捡到3枚,顺着这个线索民警把这3枚追了回来。


  江口发现疑似张献忠宝藏,事情震惊四川考古界。但是,成都历史学家一席话,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袁庭栋说:“我认为基本上就是一种炒作。”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他是《张献忠传论》的作者,也是国内最早研究张献忠的历史学家之一。


  袁庭栋说:“江口这个地方,现在没有多少船,但过去岷江的水流很大,那么,江口这个地方就是岷江内江、外江交汇地。从秦汉一直到明清,是川西地区很重要的一个水码头,一个渡口。过去很多船只,很多商人在这里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那么在一两千年当中,从船上,从跳板上,从河边掉一些东西下去,我认为很正常,沉一些船也很正常。那么,现在水位低了,比较好打捞了,在江底打捞出来一些古代的东西,我认为很好理解。那么,这种情况不可能证明那是张献忠的东西。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是张献忠的东西。”


  对于银锭的产地确实跟张献忠作战路线吻合,袁庭栋认为这种地理位置的重复,不能说明问题。而袁庭栋认为,当年张献忠是有意要埋宝,所以宝藏不可能在遥远的彭山,而应该在他的都城成都。而他的证据是《成都商报》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披露了一段隐秘的成都旧事。年,川*将领幸蜀峰意外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他照图开挖,果真挖出了奇物。但除了幸蜀峰,这些东西再也没有人见过。本报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细节,就是幸蜀峰在临终之前,曾经把一篇手稿交给了他的儿子幸邦权。


  幸蜀峰挖宝位置望江楼下游


  70多年前,张献忠藏宝图曾经出现在成都,并且有人按照这个图真的进行了挖掘,也挖出来了一些东西,可是这个工程在当年却被迫停止了,主持这个工作的人叫幸蜀峰。幸蜀峰,川*高级将领,主持年川*挖宝工程。在他临终之前,交给了自己儿子一份手稿,手稿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幸蜀峰之子幸邦权说:“父亲要求我把它保存好,绝对不能遗失。在将来用得着的地方,我要拿出来,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和见证作用。另外就是不准转交给别人,更不能拿去卖了。所以我一直把它保存在我身边。”


  从手稿的第三页起,幸蜀峰开始叙述藏宝图的来历。“一天,在四川共事的前辈江希曾突然请杨伯鹿吃饭。杨伯鹿感到十分疑惑。酒过三巡之后,江希曾就开始赞赏杨伯鹿品行忠厚,为人可信。随后江希曾取来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郑重地交给杨伯鹿道:‘这里面保存着我多年收藏的张献忠宝藏的秘密,先生为人忠厚,故特在我离川前交给你,以后遇有机缘,把宝藏开发出来献给国家。’杨伯鹿谨记这份嘱托,从不把资料示人。年12月,杨伯鹿认为,捐出宝藏的秘密,正逢其时。”这份藏宝图,打动了川*将领。他们立即出资组建挖宝工程队,而作为师长的幸蜀峰,就负责整个工程。“当时确定的工程技术负责人跟总工程师是杨永思,我父亲告诉过我,后来杨永思又根据这个藏宝图上的位置,自己再描绘了一张,就是挖掘开采的施工图。”幸邦权介绍:“父亲告诉我,他们的位置是在从今天的安顺桥向南面,顺江而下的四川大学和兵工厂之间。”


  幸蜀峰所说的挖宝位置,就是今天望江楼下游这段长50米的锦江河道。成都民间有一句顺口溜,“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话讲的就是张献忠在成都藏宝的故事,据说只要能找到石牛和石鼓,就能发现巨额宝藏。


  耗费大量人力只挖到十几枚铜钱


  年初的一天,传说中的石牛真的出现了。“消息传出,次日观众从早至晚,不下万人。”根据手稿记录显示,当天幸蜀峰当临时解说员,十分疲倦。但真的挖出了东西,情绪也很高。他记得当时还写过两句诗:“往昔歌谣原有本,白银预料藏此间”。


  据手稿记载:“第二天又挖出了黑色的人骨,接着出现了一层厚厚的血砂,而当开挖进行到一半时,一组刻有‘张’字的石条赫然出现在眼前。这种种征兆似乎都预示着,宝藏就在这里。于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挖宝开始不分昼夜地进行着。”


  然而,雨季马上就要来临,锦江开始涨水,河水慢慢地逼近了工地。由于工地地势低洼,一旦渗水,工程就只能中断。于是,幸蜀峰决定暂停挖掘,先请物探专家确定这里究竟有没有金属物。然而,探测结果却给了幸蜀峰一个意外惊喜,因为就在挖掘点的正下方,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异常反应,这意味着,此处肯定埋有大量的金属。这番话,让幸蜀峰更加坚定了挖宝的信心。但奇怪的是,不管怎么挖,巨额的金银却始终没有现身。但施工队却挖出了十几枚大顺通宝铜钱。连绵的阴雨,导致河水暴涨,并迅速淹没了工地。挖掘被迫中断,耗费了大量人力,宝藏却没有挖到,幸蜀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袁庭栋发现,手稿中的这些记录疑点重重,而最奇怪的是:尽管幸邦权一再肯定父亲亲眼见过,但这张外界盛传的藏宝图,却并没有出现在手稿中,甚至在幸蜀峰的行文中都没有明确提到此事。所谓藏宝图确实存在吗?如果答案不明确,那么这场惊动了**两方的浩大工程,又怎么可能贸然开工呢?


  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袁庭栋在档案馆发现一些线索,档案馆的姬处长取来了一份陈旧的档案,这份档案竟然是四川省*府淘江专卷,而且这份专卷里完整地保存着川*挖宝的所有官方秘档。在文件里,袁庭栋又一次看到了这个名字:杨伯鹿。原来,他就是淘江申请书的执笔人。


  袁庭栋说:“看来这一部分是整个档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这个主事者向省*府报告,他们这个意见书,说了为什么要挖宝的理由,是为了支援抗战,为抗战提供财力。但是他并没有说他们有一张藏宝图,从头到尾都没说这个事,更没有把这个图附在上面。”


  两份文件都没有说出“藏宝图”。随后的调查发现,石牛极可能是锦江水利工程的镇水之兽,但铜钱确实是张献忠*权所有。望江楼附近水下是否有宝藏?川*“挖宝”挖出的文物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也成为一个谜。


  (文稿由央视提供王明平整理)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权"大西国"。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国"被吴三桂所灭。民谣说的就是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谁发现了石牛、石鼓的记号,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日月云骑尉

 张献忠,万历三十四年(年)出生于延安卫柳树涧堡,属于*籍,担任过捕快、*吏,后因犯法被除名。崇祯三年(年),张献忠在米脂追随府谷人王嘉胤起事,自号八大王,王死后改投高迎祥。年张献忠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与高迎祥等共同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张献忠率部进攻长江流域,李自成进攻*河流域。年,遭明*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张献忠本人也受伤,一年后,被朝廷招安。年,张献忠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内。年据武昌,称大西王。年8月9日攻破成都,张献忠号称60万大*,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县。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张献忠转战山西、河南等地,声势浩大,且喜欢"抢劫",专抢巨室豪富,达官贵人,也因此获得了巨额财富。从年起事到年兵败而亡的16年,张献忠凭借烧杀掠夺据说已经富可敌国,"天府之国"的财富可以说被他尽纳囊中,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而已。他曾经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他的富有,24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年,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十一月,大西*被清*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张献忠的宝藏应该就在四川,而就是在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彭山县,流传着一首歌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歌谣不难解释,在石龙与石虎相对的地方,有一笔大宝藏,找到这笔宝藏的人,连成都城都可以尽数买下。与歌谣一同流传的还有这么一段故事:相传大西*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从新津出发,沿岷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被清*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大西国押运船只的兵将眼看敌不住清*的围攻,于是凿沉船只,登岸而逃。清*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想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登上还未完全沉没的一些大船,却发现船中装载着的全是石块。无疑,这是张献忠的障眼法。那么,彭山境内有没有沉银呢?张献忠的千船沉银史料中同样有沉银的记载。《蜀碧》载:"(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10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相传年,张献忠的部将刘进像吴三桂一样弃关,把清兵引进了四川,张献忠见势不妙,决定弃都,"携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率部10万向川西突围。但转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装杨展,张献忠的运宝船队被杂牌*杨展大败,千船金银也在争战中沉入江底,张献忠只带少数亲*突围成功。
  而令人倍感神秘的是,江口镇石盘山的石龙沟中,真的有"石龙对石虎",这与歌谣完全吻合。清嘉庆《彭山县志》记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鳞甲峥嵘,有持雨拿云之势,长三四丈许,若经*斧神工者然,与石虎相对。"在石盘山上的山路尽头,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石虎的虎身仍清晰可见,只是部分头像已经被破坏。
  《蜀难纪行》中对沉银有更多细节的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是后来张献忠部队遭到了阻击,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彭山县江口镇境内水域到底有多少当年张献忠的沉银?据《蜀难纪实》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因为当时张献忠船队遇到阻击时,沉船堵塞了江道,使得大部分的银两都沉没于此。老虎滩发掘出的银锭与史料有多处不谋而合的相同点。
  这些银锭乌黑中泛着亮光,其边缘虽有些残损,但清晰地刻有"崇祯十年八月"(年)的字样,介于张献忠在米脂起义(崇祯三年,即年)与在四川凤凰山中箭身亡的时间(顺治三年,即年)之间。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

多年来,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自然大有人在,连清朝*府也费过一番脑筋。并且不止一次地付诸行动。《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可见清*府这次组织的大规模的打捞行动,确有所得,但宝物的数量,却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事实上,当时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仍有部分沉银在江底,静待发掘,而就是这少量挖掘出的宝物,更是激起了人们的探宝之心。《清文宗实录》卷八十九记载:道光十八年(年),清*府再次派某道员到锦江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窖藏的确切地点而中止。咸丰三年(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提,由吏部尚书等代奏,呈请寻找这笔财宝。他说亲眼看到彭山、眉山居民捞到张献忠遗弃的银子,"其色黑暗",听说"曾经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以此来证明张献忠窖藏之事并非子虚乌有。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高潮,清*府财*困难,咸丰皇帝于是动了心,命成都将*裕瑞"按照所呈各情形,悉心访察,是否能知其处,设法捞掘,博采舆论,酌量筹办"。但也是枉费心机,一无所获。

明末张献忠在全国各地制造的屠杀惨案无论杜车别怎样给张献忠涂脂抹粉,也改变不了张献忠是个贼的历史事实,他在崇祯时期就在全国各地制造过大屠杀,明末史书中有充分记载:庚午,献忠、汝才合兵陷随州,知州徐世淳死之,合户被杀,吏民屠僇不遗,血流成沟浍。壬子,献忠复陷六安,将州民尽断一臂,男左女右。十二月,献忠复东去,陷桐城,屠之。献忠沿江而上,悉师破汉阳,临江欲渡,武昌大震,议撤江上兵婴城守。参将崔文荣曰:“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汉。磨盘、煤炭诸洲,浅不过马腹,纵之飞渡,而婴城坐困,非策也。”议者不从,贼果从煤炭洲而渡,直逼城下。文荣御之,小有斩获。贼攻武胜门,文荣率诸*拒之,多杀伤。壬戌,楚府新募兵为贼内应,开门迎贼。文荣跃马持矛大呼,杀贼三人。贼攒矛刺之,洞腋死。大学士贺逢圣与文荣俱守武胜门,城陷归家,衣冠北向再拜,以巨舟载其家出墩子湖。至中流凿舟,全家溺者十二人。逢圣尸沉百七十日不坏,十一月壬子始出葬。长史徐学颜与贼格斗,断左臂,右手持刀不仆,贼支解之。楚宗多从贼者。贼执楚王,尽取宫中积金百余万,辇载数百车不尽,楚人以是咸憾王之愚也。贼以箯兴笼王,沉之西湖。屠僇士民数万,投尸于江。尚余数万人,纵之出城,以铁骑围而蹙之江中。浮尸蔽江而下,武昌鱼几不可食。其遗民数百,多刖断手足,凿毁目鼻,无一全角者。庚辰,献忠敛舟湘潭数千艘将北渡,忽大风起,覆舟百余,溺死数千人。因复还岳州,尽杀所掠妇女,投尸江中。焚其舟,火延四十里,江水夜明如昼。遂陆行向长沙,甲申至城下,长沙人民先已走,李干德奉吉王、惠王走衡州。戊子,贼陷萍乡,尽焚公廨屋庐,空其城。献忠归长沙,分兵徇佼县、分宜。十月甲子,贼陷万载,于是瑞安、临江、新喻、分宜之人俱空。六月,张献忠陷涪州、泸州,蜀王告急,请济师于南都。左良玉兵屯德安。献忠顺流陷佛图关,遂围重庆。悉力拒守,四日而陷,瑞王阖宫被难,旧抚陈士奇死之。贼屠重庆,取丁壮万余刳耳鼻,断一手,驱徇各州县,兵至不下,以此为令。八月,张献忠进陷成都,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府各官皆死之。献忠大索全蜀绅士至成都,皆杀之。既而悬榜试士,诸生远近争赴。献忠以兵围之,击杀数千人,咸挟笔握策以死,蜀中士类俱尽。复大杀蜀民。

张献忠江口沉银:宝藏与浩劫

来源:综合作者:成都商报网

原标题:江口沉银宝藏与浩劫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现场,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明末清初的四川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成都商报摄影记者王勤


  这段大浩劫,从某种意义上说,割断了四川的历史,它使四川在许多方面,只有多年的历史。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童谣,被认为点出了张献忠藏宝之地,在成都已流传了多年。如今,“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上万件出水文物似乎让人认为,这里应该就是张献忠藏宝之地了。


  但这只是张献忠战败船沉之地。如果要藏宝,谁会把地点选在与敌人交战的地方呢?南进失败的张献忠改道东北,几个月后在西充被清*射杀。时至今日,张献忠与他的大西国宝藏仍在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有人说张献忠是杀人恶魔,也有人说他是被敌人诋毁。


  张献忠在四川不过数年时光,若是从年奢崇明发动叛乱率*包围成都算起,到年康熙平定三藩四川重回太平,如果我们可以穿越历史,那么将可以看到四川是如何从天府之国变成人间地狱的。明末有数百万人口的四川,在清初统计的在籍人丁仅有人。


  这大概是四川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成都几乎成为了无人区,以至于川北的清*与川南的南明*队作战,任何一方要进攻另一方,都要为需要携带足够的粮草而操心——因为在成都这一片是没有办法获得补给的。


  这段大浩劫,从某种意义上说,割断了四川的历史,它使四川在许多方面,只有多年的历史。真正屠川的,是乱世。


  壹


  惊人财富


  张献忠是在年秋天攻入成都的,距他攻下重庆,不过一个多月时间。在明朝末年诸雄中,张献忠部能脱颖而出,横行天下,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出神入化的运动作战战术。在张*中,骑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马七步三”,主力部队“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


  张献忠不打防御战,他的作战原则就是不死守一地,高速度地流动作战。所以能避实就虚,节节取胜。


  打下的城池不守,明*来了就走。张献忠部每攻下一处城池,首先做的事就是大搜掠,除了金银,就是马匹和粮草。一般来讲,搜完物资之后,他们会纵火,把一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一片瓦砾—他们不想把死命攻下的城池完好地留给明*。


  张怕兵士有钱就当逃兵,实行了严格的金银交公*策,私藏银三两就会被杀掉,所以多年来聚集的金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仅在武昌一地,就“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一路劫掠,当张献忠到成都的时候,他所汇集的财富是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


  张献忠在攻占成都后不久就登基称帝,国号大西。据地开国后,形势就变了。当了皇帝,有了自己的地盘,总要派兵把守吧,不但边境上要列重兵,每个城市也得驻兵来镇压地方上的反对势力。


  过去张献忠主动,别人被动,现在变了,他要防御——这是他最不擅长的作战方式。


  这么多年了,都是打了就抢,抢完就烧,烧完就走,张献忠没有建立根据地的经验,他甚至没有采取过一项直接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最初大西国可以靠没收官府和贵族的财物来支持,过了不久消耗完了,怎么办?他的办法就是“打粮”,就是让士兵在他的大西国内强抢,见粮就抢、见猪就杀、见人就绑,绑起来用火烧,逼他供出所知的藏粮地点。


  作为一个职业*人,张献忠平生信奉的就是暴力,经济*策他不懂,反正缺粮草了,成都人就应该把粮草交出来,至于交出来后这些人怎么活,他是不会管的。


  几十万大*和各级*权的消费,居然是靠没收和打粮来维持,也可以想象这大西国能维持多久。


  贰


  江口败仗


  很多开始创业的人认为,只要企业上市就万事大吉,创业者套现实现财务自由就能余生享福了。但实际上,一起创业的团队,越做到最后,创业者越身不由己,越到后面就越没有回头路。


  张献忠就是那个认为大西国成立,当了皇帝就可以享福的人。由于抢掠,民心很快失去,他任命的州、县官员往往才到任两三日就被杀害。北边、东边、南边还有逼近的清*和南明*队,内忧外患,千头万绪,不是杀多少人就能解决问题的。


  这个时候,他开始怀念以往的流寇生涯,和治国相比,还是打仗简单。一开始,张献忠是沿着锦江南下,但在江口的这场败仗,关上了他南下的大门。随后,南明的*队从眉山、简阳方向逼近成都。那么,还是回到陕西去吧,那里才是家乡。于是,占据成都仅仅两年的张献忠,拔队起行,向川北逃亡。


  至于成都城,张献忠压根儿就没打算留给后来者一座完整的城市,这座千百年来繁华的城市、被无数诗人歌颂的城市,变成了一座空城和死城。但张献忠也没能走多远,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射死。今天看地图,西充的扶君乡和多扶镇是挨着的,地名与张献忠之死的传说都有关系,扶君是他中箭后被部下搀扶前行,而往前走了一段后,发现张已经咽气,人们就说这段路是多扶出来的,于是就把这里称为“多扶”。


  叁


  藏宝锦江?


  41岁的张献忠死在了四川,但他这么多年劫掠的财富呢?江口沉银的那一批金银,应该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的金银一定藏在四川的某一个地方。这个藏宝之地,除了那个童谣,还有无数的典籍说到过。当时撤离成都的计划已定,以当时的士气,带着金银珠宝撤退,恐怕半路贪财畏死的士兵会越来越多,况且当时粮草紧缺,有钱也买不到可以吃的东西,金银反而成为行*的累赘。


  不同的典籍都提到,张献忠在锦江断流挖洞深埋金银,然后决堤放水,并把现场民夫杀光。多年来,多少人希望能挖到这笔宝藏而不可得,清代成都的官府曾多次到锦江勘测都无功而返。年,有人还曾成立过一家锦江淘江公司,专门挖掘张献忠的宝贝。淘江的位置,就在今天望江楼一带。当时声势颇大,可惜挖了几年,只挖到些生锈的小铜钱。


  这笔巨大的宝藏或许仍在成都的地下,只是因为河流改道或者其他的原因暂时未能发现,假如这些宝藏有一天能重见天日,或许又能解开很多当年的谜团。


  肆


  乱世屠川


  在明末清初的这一段时间,四川可谓是兵荒马乱,张献忠死之后,大西*余部、南明各部、清*府*队、土匪在四川乱战十多年,到年清*府才算统一全川,而没过几年,三藩之乱又祸及四川七年之久。全川恢复太平,已经是年以后的事情了,此时距年奢崇明攻打成都,乱世已经持续了60余年。


  乱世之中,死于兵灾的是一部分人,没死的接下来又要面对饥荒,这是一个“人相食”的恐怖年代。如果能挺过去,能躲过一次又一次的瘟疫么?找一个偏僻的地方行吗?可因为人烟稀少,堂堂天府之国居然虎患横行。关于成都周边地区老虎的记录,一直持续到民国,建川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张年仁寿县满井乡打死猛虎的照片,这极有可能就是四川盆地最后一张野生老虎的照片。


  清初的四川,一个县令治下有几百户人家就算美差。康熙年间,一个叫常九经的人赴新津上任,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几间茅草屋是新津县衙,屋内几个小娃娃在地上又爬又闹,身穿知县服的常九经为了照料小孩子忙前忙后,而知县太太在旁边的竹棚里为小孩子煮饭。根据新津县志的记载,每天父母出门耕田,孩子就交到县衙,由县官代为照料,晚上耕田回来的父母再把孩子领走。这时的县官,干的是幼儿园的工作。不帮着带娃娃,那么就客串教书先生,或者屯耕种田。


  年,双流统计人丁,结果全县“共男妇丁口”,此时距张献忠死后已经88年了。


  一个简阳人的乱世经历


  傅迪吉是简阳五马桥人,年,19岁的傅迪吉到简阳县城卖蜀绸时被到这里抢粮的大西*俘获当兵。不久,他从*中逃出,和家人、族人逃到龙泉山深山之中的荒庙中居住,并开辟了一小块田地种了一些稻谷。


  年,张献忠被清*杀死的消息传到了深山,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附近“陈铁鞭”的杂牌队伍又来抢掠,傅迪吉一大家人把粮食藏好外逃。途中,有新投靠傅家的一对难民夫妇以生病为由不愿再走。大家都猜,两人肯定是想回去挖藏好的粮食,应该把两人杀了,以绝后患。说是这么说,可谁都下不了手,“只得舍之而去”。


  而留下不走的这对夫妇最后被“陈铁鞭”抓住,乱兵将两人以火烧逼问,最后将傅家藏的几窖粮食全部抢光。待乱兵退去,傅迪吉一行返回,荒庙已被烧,食物所剩无几。而山下场镇远比深山恐怖,有的人在家饿着等死,还有人为争人肉而打架。


  在深山里也不时遭遇乱兵,因为乱兵进山搜寻要粮,看到人就把人吊起来,下面点火,有粮交出来就放了,没有粮就烧死。很快,简阳已经找不到一颗粮食了,大家饿得都已经不行了。这时有人听说仁寿的鸭子池、石板河一带,因为人已经死绝了,田里隔年自生了一些米豆,于是傅迪吉和族人结伴前去。粮食多少找到一点,倒霉的是路上又遇到了乱兵,他死里逃生,族人却大多被杀。


  不断的乱兵劫掠,傅迪吉决定逃离,他昼伏夜出,往蒲江、邛崃方面走,他先后在蒲江、眉山等地落脚,开荒种地,在乱世中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最后在战乱平息后回到简阳。年,傅迪吉在简阳去世,在去世之前,他写下了《五马先生纪年》,记录了自己在乱世中的遭遇与见闻。

(责任编辑:刘盛钱UN)

张献忠稀世宝藏被发现:沉银与屠杀两大传说浮出水面

中国青年网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点历来众说绘纭。年3月20日,四川省人民*府新闻办公室新闻通气会证实,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了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至此,“大西王”张献忠的稀世宝藏之谜终于被揭开。

年11月,张献忠命陨西充凤凰山后,大西*权宣告结束,由他聚敛的金银财宝成为无主之物,不知去向。

这次打捞前,关于他的稀世宝藏有很多种说法,成都曾流传一首歌谣: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据说,与歌谣配对的,还有一张“藏宝图”,图上标有张献忠金银宝藏的具体位置,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民国曾有人根据这张藏宝图在流经成都的锦江中打捞挖掘,捞上的只有一些小铜钱,不见金银踪影。

第二种说法是,张献忠将宝藏藏于青城山上。原因为孙可望曾奉张献忠之命率领数百名石匠在青峰山(青城山支脉)采石,却鲜见有人运石出山或在山中修路以及建筑物。这种行为不免让人心生联想,张献忠可能以采石为掩护,在青城山上秘密修建藏宝工事。

还有一种说法,在四川彭山县的江口古镇江道中。这个位于武阳江、锦江与岷江交汇处的古镇,水路运输十分便利,曾为商旅云集之地,船桅林立。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四月,明参将杨展占领嘉定(今乐山市中区)后,沿江而上攻占彭山。秋,张献忠部与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许多满载金银的木船由此沉没于岷江。

谜底终于揭开。

截至年3月15日,对“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已有余平方米,共出水文物余件。这些文物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通过此次发掘,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之战的地点,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西王赏功”银币

金册

金耳环

远离他人卧榻避而入川

终其一生,张献忠给四川留下了两个传说,一个是关于宝藏的传说,一个是关于杀人的传说。

作为明末农民*的起义领袖,张献忠少年时代受过一些教育,粗通文字,青年时当过延安府的捕役,常受同事欺侮。走上农民起义这条路除乱世所趋外,很大程度上与他生活常受压抑,不堪久居人下有关。明崇祯三年()四月,张献忠在延安府米脂县率十八寨之众投奔王嘉胤,同官*作战中,他“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勇”,很快成为一支队伍的领导人,号称“西营八大王”。

在同明廷的对抗中,张献忠屡次使出诈降—反叛的招数,一步步扩大势力范围,于崇祯十六年()占领武昌,改武昌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权。是年冬,张献忠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进而向江西发展。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张献忠决定率领大西*主力西进四川,自行放弃湖广、江西,临走之际,还不忘带上从湘赣搜刮的金银财宝和数十万被强征入伍的湖广百姓。

关于张献忠避而入川的决定,《明末农民战争史》作者顾诚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同李自成部义*的关系不好。他决策向四川转移正是李自成歼灭了孙传庭部官*席卷西北地区之时。这时明王朝覆灭的前景已经洞若观火,大顺*眼看就要着手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了。张献忠非常清楚,他既然不打算并入李自成的大顺*,自己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称臣,那就只有另寻出路。”鉴于张献忠过去曾一再进*四川,对其各方面条件有全面的了解,加上蜀中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大顺*权行将统一全国的时候,张献忠放弃长江中游地方,远离他人的卧榻,就是不难理解的事了。”

年春,大西*逆江而上,水陆并进,由于四川官*防御力量相当薄弱,大西*“越下牢,渡三峡,古称天险,如蹈无人之境”。6月,大西*破涪州取重庆,攻城之前,张献忠派人劝说重庆守城官员投降,守城官员问张献忠大*此次入川意图何在?使者回答道:“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明官员拒绝投降,张献忠命大西*用火药炸开城墙,一举攻下重庆,抗拒*官被张献忠下令砍掉一只手,断手者经过之处,*民震骇,纷纷瓦解。

8月,张献忠用同样的方式打开了成都的大门。短短几个月时间,除遵义和石柱、黎州土司外,四川大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大西*权中。不久后,张献忠以成都为西京,改王称帝,定年号为大顺,铸造大顺通宝,设六部五*都督府等官。

入川初期官民和谐

有史书曾这样讲述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区别:“老百姓对李自成往往开门欢迎,对张献忠则只有惧怕。”十几年的流寇生涯,让张献忠习惯于攻城略地、大肆搜刮,搜刮的重点虽然是豪门大户,但有时连普通百姓也不放过。“八大王”和“大西*”恶名传播之广,吓坏了被明廷抛弃的四川人。听说大西*即将攻入成都,成都居民惶惶不可终日,被断手的据城抗拒者成为一遍遍地提醒着他们可怕的梦魇,成都居民寝食难安,“每夜呼曰:闯至矣!明日又呼曰:献至矣!”

即便是在三百多年后,张献忠屠四川、杀人魔王张献忠的恶名依旧流传于四川民间。有人甚至传言,张献忠在四川“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以至清初出现了长达百余年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究竟张献忠是不是令四川百姓惧怕,只知杀戮不知招降的凶神恶煞?在定都成都的3年时间里,大西王朝屠杀了多少四川百姓?

以张献忠经营四川的第一年情况来看,“屠蜀”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避而入川的本意是“以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非常注重团结所有有可能团结的力量的,打击的对象仅限于与大西*权为敌的官绅,除了抵抗者之外,并不滥杀无辜。遇到顽强抵抗者如重庆、成都士兵们,则下令“割耳鼻、断一手”,以一儆百,以便瓦解四川明*。攻克成都后,张献忠亦没有屠城,尽管有《荒书》记载,“八月十一日,尽出成都*民男女于中园,将尽屠之。俄有一物如龙尾下垂,贼以为祥,遂免死。仍逼入城”。但因种种如祥瑞或他人劝说等原因,成都大屠杀并没有出现。

与张献忠接触频繁的西方传教士曾统计过,张献忠在成都建立*权之初,“在朝之官统计千人”,而其中大部分是在四川吸收的。至于那些未及入仕的知识分子,在张献忠攻克成都后,或“入学”,或“习举业”,以至于当大顺二年“开科取士”时,“应诏者不下数千”。

如果说在张献忠入川后发动大规模屠蜀或镇压官僚士子事件的话,上述原明官吏转到大西*权寻求保护,或是知识分子在新朝积极考取功名的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无论怎样都得承认,“大西*占领四川的初期,各地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地主豪绅既有攀龙附凤之心,又慑于大西*权的兵威,阶级冲突并不十分尖锐。因此,大西*权采用暴力镇压的措施相当有限,杀人并不多。”

重庆失守屠杀开始

年发生在重庆的一场战役改变了张献忠“僭位之初,假施仁义,以博民心”的想法,这年春天,明总兵曾英击败大西*守将刘廷举部,攻占了重庆,张献忠派大将刘文秀率几万士兵反攻重庆,却被曾英部击退。重庆失守,对张献忠来说,不仅仅是一次*事上的失败,鉴于明朝将领据有綦江、黎雅、叙州(宜宾)等重镇,四川南部沦为弘光*权伙同四川官绅地主颠覆大西*权的重要基地。

张献忠对朱明宗室深恶痛绝,入川后即下令:

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为了防范敌探奸细,还推行了严格的户籍、城禁和特务制度。几十万大西*的粮食问题通过没收和打粮这种暴力方式解决,当时的四川,家有余粮的固然主要是地主,可这种见粮就抢、见猪就杀的*策,必然会触及一般农民的利益,这些情况发生在*权初建,敌对势力尚未反扑时尚没什么危害,可一旦所有反对者在南京弘光朝廷号召下集合起来,趁机反扑,大西*权必然在四川站不住脚。官绅地主是敌对势力,要消灭掉,于是张献忠于年举行“特科”,将来成都参加考试的各府县生员约多人全部杀光,听说自己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害,甚至有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余县官者”,张献忠怒不可遏,又派*队对当地居民实施屠杀。而僧道、医卜、阴阳诸流,及百工技艺人,这些流民中的各类人员,自然也难逃被杀厄运。

明末张献忠铸“西王赏功”铜钱

明末张献忠铸“大顺通宝”铜钱

一旦按下屠杀这个按钮,张献忠的大西*权就像上了发条的杀人机器一样,再也停不下来。怀疑叛乱的分子潜藏在城市中内应外合,张献忠竟然做出“除城尽剿”的决定,分遣*队到所属州县搜杀百姓,连西京成都也不放过,《圣教入川记》中,详细记载了西方传教士目睹张献忠下令将成都“城内居民一律杀绝”的残酷情形。

为什么张献忠在统治四川前后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学者杨鸿基认为,大西*之所以会发生“以杀戮为威,而剿洗之兵四出”的现象,是由于各地“义兵”把张献忠“所置郡县贼吏”“群起而杀之”的结果,大西*一味用杀戮和剿洗去平息反对势力的方法,恰恰暴露了张献忠“非帝王之器,无绥靖之能”,也揭示了大西*权的根本弱点。

不过张献忠之屠蜀导致四川人口急剧下降的论断,多少有失偏颇。明朝*阀的屠戮平民、清*的滥杀无辜,连年兵荒马乱导致的生产大面积停顿,人民大批量地逃亡,都是导致四川许多地方荒无人烟、人口锐减的原因,按顾诚说法,“直到张献忠牺牲,大西*转入云贵时,四川遭受的破坏还是比较有限的”。

江口之战为寻宝埋下伏笔

年正月,人心尽失的大西*权在四川逐渐失去控制能力,只能把兵力集中在成都附近,为了挽回局势,张献忠命孙可望、刘文秀、王尚礼等率*南征,张献忠亲率大*攻杨展*定,结果在彭山江口被杨展所败,退归成都。就是在彭山江口,张献忠为他的金银珠宝埋下了伏笔。

关于江口之战,清代蜀人笔记多有记载,如彭遵泗《蜀碧·杨展传》载:

“献忠忿展尽取故地,又怒川人之不服己也,大杀成都居民,率众百万,蔽江而下。展起兵逆之,战于彭山。”交战中,大风起,张献忠船队起火,杨展率数位前锋前往杀敌,张献忠*大败??当时江口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船,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按清人刘景伯考察,张献忠从四川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金,多则上万,这些都被装进了张献忠的运宝大船中,交战失败后,千船金银沉入水底,张献忠只带少数亲*退归成都。对于张献忠江口所沉金银,杨展并不知情,其后还是通过从张献忠部下逃脱出来的船夫口中得知此事,杨展才开始组织士兵在江口打捞遗金。得益于这一批飞来横财,杨展“自是富强甲诸将。”“于时全蜀,惟嘉定(杨展家乡)不饥”。

由于江口沉银数量之大,乾隆年间,有渔者在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总督孙士毅得知此事后,立马派人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后来在江口河道里,不断有人打捞出明代银锭、金银器等。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的明代银锭,从其铭文可看出来自湖南的沅陵县、湘潭县、巴陵县;湖北的京山、*冈等地区,为崇祯时期所征解的税银,而且与张献忠转战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侧面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说。

“杀人魔王”张献忠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生前劫掠财富无数,命陨凤凰山后,竟会以“散落财富”的方式为世人惦记,“施惠”于人。

(参考资料: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孙达人《张献忠“屠蜀”的真相——试论大西*权失败的原因》、张建斌《寻找张献忠宝藏三百年》等)

张献忠“沉宝江底”之谜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刘黎平

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场地全景

出水的金饰品

出水的金饰品

发掘现场装有银锭的木鞘

出水的金饰品

考古发掘出的部分带有刻字款识的银锭。新华社记者李贺、陈燮摄

张献忠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黎平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于年在四川与清*遭遇时战死,他已经和我们这个时代相隔整整年。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完全远去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物,一则因为他率领的大西农民起义*,确实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传说他当年在四川岷江彭山江口沉下的大量银两珍宝,最近几年由传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质,被大量地发掘出来,张献忠这个人物的形象又浮现出来。中国的历史画卷,往往会随着考古挖掘,以一种新的面目展现出来。

那么,张献忠的这些沉在江水中的财宝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是自己主动沉到江底,还是被人抢夺时仓皇翻船落入江底的呢?且看本文根据清朝的一些史料进行分析。

谜团之一:

沉江金银来自何方

要弄清楚张献忠在四川沉银的来龙去脉,必须先弄清楚张献忠的征战线路,尤其是在西边的作战轨迹。

张献忠一生征战,其作战范围遍及东西两面,一忽儿在安徽、江苏、湖北一带,一忽儿入四川,长期以骑兵为主力,神出*没,出奇制胜,让明朝*队疲于奔命,摸不准方向,“介马有付,去来如风,一日夜踔数百里”。在屡次东西两线游动作战当中,他曾数度进入西南。第一次是崇祯七年,即公元年,张献忠攻破重庆,但是被当地著名女将秦良玉击败,被迫退走湖广。六年之后,崇祯十三年,即公元年,张献忠被明朝击败,于是率*突入四川,他利用明朝官*相互之间的矛盾,成功突围,第二年又从四川出发向东进发,进入鄂东。最后一次,是在公元年,也是李自成灭亡明朝那一年,张献忠又进兵四川,攻克成都,于当年十一月十六日建立大西*权,而该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祯自缢。到顺治三年,即公元年,张献忠放弃成都,欲离开四川,结果在西充凤凰山被清*流矢射中而死。

以上是张献忠在四川活动的大概路线图,而史书记载他用船只运走财宝或者说自沉金银,是在年,而这期间还发生了激烈的交战,被四川的明*掳掠或打捞走相当一部分。

那么,这批财宝主要来自于哪里呢?已有的考古发现,来源地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而《明史》里也有零碎记录,我们看看张献忠的传记。

我们先看这一条简略的记录:“下令发楚邸金振饥民。蕲、*等二十一州县悉附”,而具体情况就是:崇祯十六年,即公元年,张献忠率师攻打武昌,武昌城告急,官兵纷纷向楚王朱华奎哀求拨银子助*作战,朱华奎搜刮了很多民脂民膏,府中金银堆积如山,然而,朱华奎是个作死到底的铁公鸡,他指着几百年前朱元璋赐给他的裹银椅子说:“最多也就捐条椅子,其他的?门都没有!”明*大失所望,无心作战,于是张献忠攻克武昌,俘获并处死楚王,楚王家中的财富有多少呢?“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几百车都没有拉完,张献忠拿出来赈济饥民,同时以此为资本,招募新的*队。

此外,还有襄阳的襄王,重庆的瑞王,他们也积累了大量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财富,最后都被张献忠没收,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来救济老百姓。

当年张献忠败退欲退出四川时,用大量船只载着这些财富在岷江出走,却碰上了杨展率领的明*阻击,因此说到张献忠的沉银,就不得不说到杨展这个人。

谜团之二:

被明*拦截的那部分到底去哪里了

杨展是明朝末年四川的地方*事人物,其名气远远不如李自成、张献忠。然而,杨展却对大西农民*的失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关于张献忠沉宝的下落,根本离不开杨展。

《明史》没有给杨展立传,当然也可以找到他的蛛丝马迹,在《明史》第卷的“王应熊传”里有他的记录,说是张献忠死后,四川地方上的杨展等人占据郡县,自成势力,“已而献忠死,诸将杨展等各据州县自雄”。就是这个杨展,不能小瞧,他给了张献忠很大的打击。

在《明史》里,张献忠如何从四川败走,记载得比较简略,尤其是没有记录作战过程,缺乏现场感,没有画面感,而清初刘景伯的《蜀龟鉴》则有翔实记载,说是在顺治三年的六月,张献忠率精兵十多万,载着金银财宝的船只上千艘,打算往东撤退到湖北一带,隐姓埋名经商,“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将变姓名走楚作巨商”,杨展却提前在江口火攻张献忠,同时明*用火铳和弓箭一起进攻,张献忠吃不住这种密集猛烈的射击,于是扔掉船只,撤回成都,而杨展获得大量财富后,一时成为当地明*当中财*势力最雄厚的,“富强甲诸将”。

当然,关于张献忠想要变更姓名去湖北当商人的说法恐怕不太可靠,张献忠已经名震天下,想要隐藏在商人队伍里恐怕不太可能,这也只是一说而已。

按照《蜀龟鉴》的说法,是杨展主动袭击张献忠,从中大捞了一把,当然,不可能全部落入杨展手中,很大一部分沉到江底去了。那么落在杨展的那部分又下落如何呢?

看清朝初年的记录,据费密的《荒书》记录,杨展也是位英雄和铁汉子,他坚持抗清,稳定地方,可惜后来被袁韬、武大定设计害死,这两人也听说杨展曾阻击张献忠,获得其大量财富,于是上门搜查,甚至吊打杨展的家属,逼迫他们交代财宝的下落,然而一无所获,“初意江口所获金银如山积,及搜展府内不满所愿,吊拷夫人并烧毙经事之人,都无窖藏之物”,根本连影子都没有,可能都已经让杨展转换为地方资金,根本没有入私囊。

谜团之三:

主动沉于江底还是被明*阻击所迫?

关于张献忠沉宝的事,正史还是有记录的,《明史》的说法是张献忠主动将无尽的财宝沉埋在江水中,不过并不是简单地往江水里扔,而是先排干水,在河床上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将财宝埋进去,埋好之后再让水淹没河床,“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张献忠给这种埋藏珠宝的方式取了个名字,叫做“水藏”。理由呢?也说得很明白:“无为后人有也”,不要让后人得到。

这说法靠谱吗?无从得知了,而埋银的方法在其他一些资料里记载得更为仔细,清朝初年沈荀蔚的《蜀难叙略》记录,张献忠动用一千多人将财宝运到河流上面,足足运了三个多月,然后测量哪里是比较浅的地方,想方设法筑堤坝将河水排干,再在河底挖一个大坑,将金银埋进坑里,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土石,最后决堤放水恢复河流,“水涸,于江底作大穴,投以金银”,即使如此,财宝还是没有掩埋完,于是又装到船上,运到新津江口,打算顺流运到巫峡那边去。“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至巫峡投之”,

从《明史》和清初的一些史料来看,张献忠沉在江里的金银,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主动沉下去的,即所谓的“水藏”;还有一部分就是可能没有掩埋完,打算运出四川,前往楚地。

而在彭山江口遇到明朝*队阻击,被夺走和翻船到江水里的,可能是打算运出去的那一部分,结果没有成功。

在张献忠死后的几年里,打捞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哪怕阻击张献忠运宝船队成功的明将杨展,也还没死心,一直在向江上的渔夫打听沉宝的具体地址。据《蜀龟鉴》的记载,当时四川发生饥荒,杨展于是招募“潜水员”屡次下水打捞财宝,“展募泅者捞江口遗金,分给兵民,易米于董卜高杨各土司”,将财物分给百姓和士兵,让他们凭这个去向土司买米度过饥荒。

但清初史料的记载也有矛盾之处,例如前面提到的《蜀龟鉴》,说是杨展实施火攻,主动夺宝,可是在《荒书》里却认为是张献忠主动毁船,火不是杨展放的,而是张献忠放的,而杨展不知道船上有宝物,“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懵懵懂懂的杨展也是从渔夫那里才知道船上装载了金银,似乎很无辜的样子。

当然,到底是何种情形,还有待专家的发现和推断,而张献忠在沉宝时所说的“无为后人有也”,恐怕掩人耳目的成分居多。

四川彭山江口出土文物全国罕见(图)

一个村的疯狂“寻银梦”:6旬大爷冬夜潜水摸宝

鉴定专家称,彭山江口出土的文物在全国实属罕见,相当于第二个三星堆

制图司婉靖

刘进站在双江村山头,望着岷江河畔一言不发。

双江村民捡到的五十两银锭,如今放在彭山文管所内保管。

华西追踪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童谣“寻银诀”在彭山已流传了数百年,牵起了无数为寻找张献忠财宝而滋生的“寻银梦”。宝藏的传说,在彭山江口镇双江村村民中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十多年来,这个离“张献忠沉银地”最近的村落,不断有文物出水。买豪车、住商铺,盗宝者一夜暴富的传说,更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谈资。

面对“张献忠千船宝藏”的巨大诱惑,村民们逐渐狂热,甚至组建起了盗宝团伙,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同时在江面摸宝。年起,双江村十多名村民陆续被带走,江口深夜的河面,才逐渐回归平静。

为了宝藏,村民们究竟干出了哪些疯狂的盗掘行为?跟着我们一起,去还原一段村民发张献忠“露天财”的往事。

彭山江口,2月的岷江水冰冷刺骨,深夜河风逼人。60岁的刘进(化名)站在船头,精神抖擞,心情激动。

刘进穿着一身潜水服,像一个二十岁小伙一样,纵身一跃,跳入岷江。坚持了30分钟后,他探出水面,手里捏着一个大拇指大小的银锭。“有搞头!”

10月15日,彭山江口镇双江村,满头白发的刘进站在山头,望着岷江水,一连摇头。“再也不干了,不是人干的!”今年9月,因为涉嫌盗掘贩卖文物,刘进被彭山区人民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

双江村,这个离“张献忠宝藏”传说最近的村落,随着宝物不断出水,十多年来,村民们逐渐狂热,甚至组建起了盗宝团伙。年起,十多名村民陆续被带走,江口深夜的河面,才逐渐回归平静。

地利

张献忠兵败沉银地就在下江口的双江村

位于岷江边的彭山区江口镇,有着2多年历史,也是四川首批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

江口镇是一座扁担形场镇,一条县道穿镇而过,在场镇路段即为江口街,江口有着岷江第一镇之称。

在当地老姓眼中,江口镇分为上江口和下江口。上江口即以江口街为主体的石龙村(社区),千百年来上江口的老百姓皆以经商、贩茶为生;而被县道串联在一起的,即为被称为下江口的双江村,千百年来双江村民则以在江口码头做苦力、或打渔为生。

从彭山城区出发,过岷江一桥即进入双江村。村子里至今保留着因张献忠沉银而得名的地标——存(沉)银湾。而据史料记载,年前的年,张献忠被击败沉银的地方,就在府河与岷江交汇的双江口至岷江一桥约1.5公里的江段上,而此江段恰在双江村境内。

年前的“江口沉银”究竟是怎样一段传说?据江口镇相关人士介绍,在江口岷江主航道上,大西农民*权的首领张献忠和十万大*,乘千艘载满金银财宝的大小船只,从*龙溪出发沿府河而下突围。却不想在岷山航道遭遇清*及南明*、地方武装的联手伏击围剿,船只尽失,千船财宝沉入江口岷江中。

张献忠此役,给江口当地人留下的,还有一段神秘的童谣:“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当地74岁的村民老何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张献忠沉银的故事,在江口镇口口相传好多年了。祖辈上打渔的,也有人去江里摸过宝贝,但由于水深浪急,从来没人真正捞到过什么宝贝。

暗涌

宝藏不断现身河道村民开始半夜“打渔”了

直到距离张献忠遭伏击年后的年,江口镇*府在岷江河道进行工程建设时,出土大量文物,引发村民围观,之后一条挖砂船,又在江中心位置挖到了宝贝,印证了张献忠沉银江口的传说。

十一年前,村民杨富华在江边捡到几枚银锭,引发了当地大规模的寻宝热潮。杨富华住在距离江水两公里的山上,年4月20日上午,杨富华到河滩捡拾“白火石”(白色鹅卵石)卖。时值当地搞引水工程,挖掘机对河床进行挖掘,杨富华看见,挖出来的石头里有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一铲子挖出来一个,第二铲又出来一个,三铲又来一个……”杨富华说,一会功夫他就捡了4个,拿到河边洗干净,结果一看,不得了,都是银锭,其中一个还清晰看得见刻字,“崇祯好多年,饷银五十两,银匠姜国庆”。

之后,双江村百米之外的岷江河内,又先后出土了铭刻张献忠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这既引起了江口镇村民们的轰动,也引发了部分村民甚至外地人非同寻常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张献忠与四川彭山江口沉银之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