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蓝
字
/
关
注
我
们
文献
导读
湘西地域龙舟竞渡民俗的社会学检视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包括了许多节日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其中,龙舟竞赛是该节日的重头戏。在社会学的视角下,赛龙舟作为一项较大的社会性活动,地域特色浓厚,能够折射地域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下面推荐一篇关于龙舟竞渡民俗研究的文献——《湘西地域龙舟竞渡民俗的社会学检视》,该文献由陶坤教授著,发表于CSSCI期刊《体育文化导刊》年10月第10期 ,供大家参考阅读。
/
DRAGONBOAT
FESTIVAL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地域民俗文化作为切入点,考察湘西地域*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的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民俗活动。研究认为:湘西地域龙舟竞渡民俗体现了湘西地域的巫*文化、沅水流域远古的农耕文化,展现出湘西地域民众的原始信仰、乡土情结、乡规民约和原生态的人文情怀等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群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龙舟竞渡;沅水流域;湘西
湘西指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是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和云贵高原共同环绕的广大区域,湘西地区河网密布,沅水和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于此。该区域的民族分布主要呈现出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征,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风亦相近。其中在每年端午节前后,湘西地域各乡镇和村寨民众都会沅江上举行传统的龙舟竞渡民俗活动。在湘西地域的沅水中上游及支流的广大区域,传统龙舟竞渡民俗形态各异,地域文化特征鲜明,体现出湘西特有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特征,反映出湘西地域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劳动特征,是湘西地域各族群众在历史进程中遗存下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文化学”所研究的是全人类和各民族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遗产、现象和事件[1],因此对湘西地域不同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从社会学、文化学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解读湘西沅水流域传统龙舟竞渡民俗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各龙舟竞渡的不同表现形态和文化内涵,对研究湘西地域民俗文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湘西地域部分传统龙舟竞渡民俗调查
1.1“*溪口”龙舟竞渡民俗
*溪口镇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东南部,每年端午前后,特别是农历五月十二,*溪镇赶集这一天,*溪口镇附近的龙头庵、仙人湾和中方县铜鼎乡等各乡镇和村寨的龙舟,都会聚集到*溪口镇的沅江上举行盛大的传统龙舟竞渡民俗活动。“*溪口”龙舟竞渡民俗的龙舟造型独特,始终保留着古老的鳄鱼首、蟒蛇身、飞燕尾高高翘起的传统龙舟造型。龙舟没有传统龙头造型,而是像鳄鱼的嘴巴大大张开,而龙尾像燕子的尾高高翘起,船身又长又粗,用一根大拇指粗的钢索把龙舟的头部和尾部用力拉紧,使前后高高翘起,两头翘得越高说明龙舟质量越好。每条龙舟的尾部会涂上各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姓氏,其中谢姓龙舟尾涂成“黑白色”、米姓龙舟尾涂成“纯红色”、刘姓龙舟尾涂成“*色”、周姓龙舟尾涂成“黑色”等等。
“*溪口”传统龙舟竞渡形式非常独特,首先在江面上顺时针划船,在划船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颜色龙尾的龙舟,然后两龙舟之间就会进行竞速对抗,当两船的船头靠拢呈“八字”形向前冲时,坐在两船头的队员就会相互纠缠在一起,通过徒手搏斗的方式向后压对方的船,并奋力把对方队员推入水中而获胜。当本村的龙舟获胜后,岸上的村民就会燃放烟花爆竹进行庆祝。
*溪口镇各村寨的民众都非常重视端午龙舟竞渡民俗,所谓“宁荒一垅田,不输一年船”。各村寨村民都会出力或出钱来参与划龙舟,包括外出务工的村民,过年可以不回来,但端午划龙舟必须回家。该地的乡规民约规定,“不回来者,可以捉猪拆屋;更有甚者,红白喜事村上人不得参与,婚丧嫁娶自备劳力。”“*溪口”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一直保留着各村寨嫁出去的女性在端午节划龙舟时必须回娘家,并带上红绸缎、烟酒、水、鞭炮等礼物来犒劳娘家村上的龙舟队员。红绸缎用于系在龙舟尾部,俗称“上红”,寓意大吉大利,女儿回娘家了,给本村的龙船贺喜来了,因此在龙舟竞渡时各村寨龙舟的尾部都会系上大量红绸缎。
1.2“大江口”龙舟竞渡民俗
大江口镇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西部,溆水在此注入沅江,交通十分便利,爱国诗人屈原曾途径与此。在大江口镇,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称为“小端午”,农历五月十五称为“大端午”。每年端午期间,大江口镇沅水和溆水沿岸各乡镇、村寨的村民都会自发举行传统龙舟竞渡民俗。虽然各村寨民众会在小端午前后将龙舟下水,进行零星的、自由的“扒龙舟”(在大江口把划龙舟之为“扒龙舟”)活动。但只有在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这一天,各村寨的龙舟才会全部聚集于大江口镇的沅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民俗活动。这一天河中设了许多彩船,彩船上有艺人吹唱,竞渡前各大商家都会给本村寨的龙舟“赏红”,会引来非宗族的龙舟来“抢红”。沅水、溆水两岸人山人海,划龙舟汉子们的呐喊声、唢呐声、锣鼓声,岸边的鞭炮声、人们的加油助威声不绝于耳。
“大江口”的龙船造型与*溪口的完全一样,但是龙船尾部没有涂成代表不同姓氏的颜色,大江口传统龙舟竞渡的组织单位是“村”。近年来,大江口传统龙舟竞渡形式逐步朝娱乐化和竞技化方向发展。在年以前,“大江口”传统龙舟竞渡形式与“*溪口”传统龙舟竞渡形式完全相同,但在年端午传统龙舟竞渡中,出现两村的龙船相互搏斗时发生龙舟队员之间的冲突,其中有村民开着“机划船”撞向另一村的龙船,造*舟队员伤亡的恶性事故,因此在地方*府的干预之下连续多年禁止举行端午龙舟竞渡民俗活动。随着对民俗和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以及群众对恢复端午传统龙舟竞渡的呼声越来越高,大江口镇于年重新恢复了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活动,并由当地*府组织,传统龙舟竞渡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年“大江口”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比赛中,设有传统龙舟表演赛和米龙舟直道竞速比赛两个项目,这两种比赛形式完全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直接对抗和竞渡的比赛特点。在表演赛中,船上队员会做出各种动作表演,其中有船头队员的倒立表演、头旗手的舞旗表演,以及化妆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各种人物造型的滑稽表演等等;米龙舟直道竞速比赛是指各村寨的龙舟通过抽签分组的形式,两两龙舟在江面进行米直道竞速比赛。
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是大江口镇沅水和溆水沿岸各村寨民众非常重要的一项端午民俗活动。在龙舟竞渡期间各村寨的村民都必须出力或出份子钱来划龙舟,外出务工的村民也会赶回来划龙舟。
1.3“浦市”龙舟竞渡民俗
浦市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境内,东、南面毗邻辰溪县。每到端午期间,浦市镇沅江沿岸各乡镇、村寨民众以村为单位组建龙舟队,从农历五月初五一直到农历五月十五,每天会在浦市古镇前面的沅江上进行横渡沅江的传统龙舟竞渡对抗赛,特别是农历五月十二赶集这一天,有50多条龙舟同时在沅江上进行竞渡对抗,大批民众会自发聚集到本村龙舟的旗帜前面,为龙舟队员加油鼓劲,竞渡盛况蔚为壮观。浦市镇传统龙舟竞渡特别强调以村为单位进行竞渡,强调村寨民众的共同参与性,村民都会出“份子钱”
或出力来组建本村龙舟队,包括在外务工的许多
村民,都会赶回参加龙舟赛。根据乡规民约规定,如果不出钱或出力的村民,家中发生红白喜事,本村村民都不会参与,其本人也会受到村民的排挤。同时各村寨嫁出去的女性也必须及时回娘家,带上烟、酒、水、鞭炮、红绸缎等礼物来慰劳龙舟队员和给龙舟上红。
浦市镇目前的龙舟造型与*溪口镇和大江口镇的龙舟造型完全不同,但是据笔者调查旧式废弃的龙舟发现,以前的龙舟造型与*溪口镇和大江口镇的龙舟完全一样,但是由于传统龙舟太沉、速度慢,近年来浦市镇的龙舟全部换成了现代竞技龙舟。但是“浦市”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一直保留着不同区域的龙船所持旗子颜色不同,以及独特的两两龙舟共同横渡沅江的传统龙舟竞渡民俗。过去船上的旗子主要有红旗和白旗两种,近年来逐渐加入的黑旗、*旗、蓝旗以及五色旗等不同颜色的旗子,不同颜色的旗子表示该龙舟所在区域位置的不同以及加入划龙舟的时间差异。浦市龙舟竞渡是不同颜色旗子之间的龙舟进行竞渡对抗,同色旗子龙舟不竞渡对抗的区域性竞渡对抗模式。过去基本都是红旗和白旗之间的对抗,红旗代表沅江沿岸各村寨的龙舟,白旗代表流经浦市古镇注入沅江的一条小溪沿岸各村寨的龙舟,这两个区域通过这两条河流联系在一起,同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也会产生很多冲突和恩怨,端午节划龙舟就成为有效解决这些冲突和恩怨的方式。而其它颜色旗子的龙舟,如“黑旗”代表过去“排帮”即浦市镇外来商会的龙舟,他们主要在龙舟竞渡中调解“红旗”和“白旗”龙舟双方的冲突;“*旗”则代表近年加入浦市龙舟竞渡的龙舟;“蓝旗”代表由原来持“白旗”和“红旗”的村寨合并成为现在村寨的龙舟;“五色旗”代表浦市公认的水平最高、技术最好的龙舟,如果出现持“五色旗”的龙舟,持其它颜色旗子的龙舟都会主动与“五色旗”龙舟进行对抗比赛,因此,技术不好、水平不够的龙舟是不敢持“五色旗”进行竞渡。
根据浦市传统龙舟竞渡模式的特点,所有龙舟都会在浦市古镇沿岸的水域,俗称“黑水”区域进行游船,当不同颜色旗子的龙舟同时到达“黑水”区域,如果有一龙船主动“敲鼓”划向对岸时,另外一条龙船会根据自己的实力、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和水流情况等综合因素,在“旗手”的指挥下“敲鼓”向前划水和对方进行竞渡对抗,此时两船会奋力向前、向对岸横渡,当龙舟冲向岸边一瞬间,船头的队员就会立即跳水(俗称“跳槽”),先“跳槽”的龙舟将取胜,此时岸上的村民就会燃放烟花爆竹进行庆祝,两龙舟会不计后果的冲向江岸,不管岸边是岩石还是沙滩,由于龙舟速度很快,不少龙舟在冲向江岸时造*舟前部直接断裂。
二、湘西地域龙舟竞渡的民俗文化特征
湘西地域各民众自古以来依托沅水进行生产、生活,行舟是当地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渔猎手段,在行舟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水上竞渡活动。伴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龙图腾”逐步成为农业民族的精神信仰,成为沅水流域民众祭祀和崇拜的“图腾”对象。在当地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原始龙”图案,“龙”是沅水流域各民族民众民俗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龙”和行舟竞渡的结合,产生了湘西沅水流域独特的传统龙舟竞渡形态,传统龙舟竞渡民俗发展至今,可以看出龙舟造型仍然保留着鳄鱼首、蟒蛇身、飞燕尾
等独特的“原龙”造型特征。
湘西沅水流域位于武陵山区雪峰山腹地,山高水险,交通不发达,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形成了当地民众彪悍的民风和野蛮的“血性”性格,这些也体现在该区域的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中,如“*溪口”龙舟竞渡的“搏斗”和“浦市”龙舟竞渡的“跳槽”等独特的龙舟竞渡方式。而且该地域传统龙舟的竞渡时间、祭祀对象和意义、竞渡形式也独具特色,全国其它地方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多以纪念屈原为主,而该地域把端午分为“小端午”和“大端午”,“龙舟竞渡”要从“小端午”延续到“大端午”,尤以“大端午”更隆重,并且该地域的传统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盘古(一说“盘瓠”)而产生[2]。同时在龙舟竞渡前都会祭拜祖先和神灵,并在不同的村寨、族群和姓氏之间进行龙舟竞渡。湘西沅水流域由于地域、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不同龙舟竞渡民俗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不尽相同。*溪口龙舟竞渡体现了原生态的直接对抗形式;浦市龙舟竞渡体现了原生态的间接对抗形式;大江口龙舟竞渡则体现了具有现代体育特征的竞速对抗形式。
三、湘西地域龙舟竞渡民俗的社会文化特征
3.1展示湘西地域文化特征
湘西地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独特,源远流长,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3]。湘西地域文化的内核是巫*文化,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巫*文化是一种前宗教文化。表现为一种自然拜物教,是一种人与自然还没有完全分开的文化状态,表现在观念上人与神是分开的,但在现实中人与神又是统一的。在这种文化里,人与神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是能够统一的[4]。湘西沅水流域*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的龙舟竞渡民俗与湘西地域繁多的民俗文化和巫*文化特征有着直接的联系。
龙舟竞渡前都要举行对诸神和祖先的祭拜,体现出该地域民众承传着远古农耕时代遗留的祈福酬神仪式;该地域的巫*文化中一直保留着对“原龙”的祭拜,文化考古部门在辰溪县松溪口遗址的高庙下层文化中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原始龙”图案,而且*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的统龙舟造型都遗存着鳄鱼首、蟒蛇身、飞燕尾等特征,这种龙舟造型保留着湘西地域“原龙”的基本形态,并与出土的古楚国帛画中战国以前出现的“龙”形态很相似。这种始终延续和保留着原龙造型的龙舟竞渡形式,以及举行对龙的祭祀仪式,充分体现了湘西民众对“原龙”的崇拜和敬畏。而且该地域在龙舟竞渡前都要举行对祖先的祭祀仪式,也是远古先民对祖先进行祭祀招*仪式的遗留。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湘西地域民众的一种自然拜物的原始宗教,体现了湘西地域的巫*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湘西地域民俗文化特征。
3.2体现沅水流域农耕文化遗存
古代中国作为农耕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很多岁时节日都是农耕文化的具体体现,在端午期间举行的龙舟竞渡更是农耕文化的表征。龙舟与竞渡习俗二者均具有调和天人关系的理念。这里的天人关系指中国民众对自然神的崇拜,泛指人与神灵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龙舟水上巡游祭神是对水神、天神、龙神或湘君等神灵的崇拜,除此之外也伴有祈福、求雨、禳灾、卜岁等目的[5]。《武陵竞渡略》中也提到:“竞渡不独禳灾亦在卜
岁,俗说划船赢得了时年”。
湘西地域*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传统龙舟竞渡不管是从龙舟造型还是从竞渡形式来看,都与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农耕文化产生之前,该地域的远古先民逐水而居,行舟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行舟竞渡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发展,同时由于巫*文化盛行,龙舟竞渡逐步发展成为该地域先民对祖先招*祭祀的手段。随着沅水流域农耕文化的萌芽,以及该地域巫*文化中对“龙”的崇拜和祭祀,行舟竞渡所以逐步发展为具有仪式性特征的龙舟竞渡民俗,并融入农耕文化中所具备的祈福、求雨、禳灾、卜岁等原始宗教中。因此,湘西沅水流域的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一直保持着“原龙”造型,始终保持着村寨、族群、姓氏之间的竞渡模式,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竞渡形式,充分体现了农耕社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体现了农耕文化所展现的合作与竞争的社会特征。
3.3体现湘西地域民众的乡土情结
*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地处湘西武陵山
区和雪峰山腹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欠发达,随着改革开放和进城务工运动的推进,这里的民众也不可避免的卷入这一运动之中,目前还有大批民众在外地工作或务工。但三地的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民俗,深深吸引着该地域的广大民众,笔者调查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划龙舟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血液里”。湘西沅水流域民众从小沐浴在当地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中,充分表现出一种乡土气息、民俗认同和地域认同,这种地缘情结始终萦绕在村民的心中,村民只要获悉本村在当年划龙舟,就会回来参加龙舟竞渡,那怕只是回来看看也能够满足对家乡、对亲人、对龙舟的思念。他们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也会拖家带口,丢下手头的工作回来划龙舟、看龙舟,这就是一种浓浓地“乡土情结”,是村民对自己家乡和土地的眷念。湘西沅水流域龙舟竞渡民俗已经成为一种地域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民俗文化符号。
3.4展现出湘西地域传统的乡规民约
乡规民约是指乡村居民们共同商量、共同讨论、共同制定,每个乡村居民都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行为规范。深深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乡规民约作为一种具有本土意义的民间规训机制,在其产生、流传的地域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也是当地社会必须遵守的共同规范[6]。
湘西地域*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传统龙舟竞渡作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化,表现出一种独特地乡规民约的约束性和凝聚力。每年端午龙舟竞渡是各村寨的头等大事,在端午前就有德高望重的族长提出和召集大家共同商议,如果确定本村或本族群参加龙舟竞渡,村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民就会约定俗成的出“份子钱”,龙舟竞渡结束后都会在本村醒目位置用红纸张贴“份子钱”的明细账单;在当年的龙舟竞渡中,那些身强力壮和有划船经验的村民,都会上船划龙舟,参加龙舟竞渡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对村民的身体素质和体力的要求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但是他们乐此不疲,以上船作为自己最大的荣耀,受到村民们的敬佩。同时在端午龙舟竞渡民俗活动中,大部分村民都会自愿参与划龙舟,包括在外务工村民都会赶回来划龙舟,如果不参与划龙舟,就会受到全体村民的谴责,以后的红白喜事就得不到村民的帮助。特别是在*溪口和浦市的龙舟竞渡过程中,那些本村嫁出去的女性也必须带上红绸缎、鞭炮、烟、水等礼物回娘家给村上龙舟“上红”。
这些在湘西地域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中具有约束性的许多内容,是大家共同商议、共同讨论、共同制定,并一直延续下来民俗民风,是每个村民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传布性和约束力。因此,三地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中产生的乡规民约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凝聚力,使当地的传统龙舟竞渡民俗成为凝聚和团结村民的无形力量。
四、结语
湘西地域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民族特征也复杂多样,所形成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该地域传统龙舟竞渡民俗表现出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可以认为是“同源不同流”,所谓同源是指湘西沅水流域传统龙舟竞渡民俗产生于该地域远古祖先的祭祀、自然拜物的原始宗教和巫*文化,是远古农耕文化的产物。所谓不同流是指传统龙舟竞渡民俗在发展历程中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目前三地的传统龙舟竞渡民俗形式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各地河道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和各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现代文化的需求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湘西沅水流域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民俗是该地域民众的大事件,体现了湘西地域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思想,是我国端午龙舟竞渡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湘西地域民俗体育文化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1]安娜?尼古拉耶芙娜?玛尔科娃.文化学[M].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1.
[2]阳国胜.中华龙的本源与起源地的探讨:湖南辰
溪[J].怀化学院学报,,33(2):5-7.
[3]张斌,刘景慧.大湘西建设的民俗学思考[J].船山
学刊,,65(3):-.
[4]刘晗,龚芳敏.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现实困境的反
思—“湘西地域文化与文艺创作”研讨会综述
[J].理论与创作,,(3):-.
[5]王若光,刘旻航“飞龙在天”.:端午龙舟竞渡习俗
考源[J].民俗研究,(6):50-55.
[6]张明新.乡规民约存在形态刍论[J].南京大学学
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5):58-66
/
关
注
我
们
/
/文章/陶坤/
/图片/网络/
/整理/社会学类2班/
/排版/陈开/仵博宇/
/指导教师/于士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