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传统农业乡镇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哪些
TUhjnbcbe - 2021/8/10 16:29:00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既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新业态形成,又能创造地区经济新增长点,改变财富聚集方向。本文以农旅融合发展视角对传统农业乡镇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通过提出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框架与策略,对农旅融合产业发展重新规划,可为传统农业乡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传统农业乡镇产业结构类型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作物种植和初加工成为传统农业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随着人们对旅游的消费观念逐步多元化、个性化,农业良好的景观生态价值、休闲游憩空间,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的动力引擎。

因此,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农业产业链某一环节赋予旅游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新业态形成,提升农业产业价值,促进传统农业乡镇经济增长。

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传统农业乡镇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制约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缺乏系统规划与科学产业布局

传统农业乡镇在旅游产业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大融合、大互动的产业发展观念还未形成,具有先进理念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不多。项目开发缺乏与当地农业产业现状统筹协调,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供大于求。在产业布局方面,一味地追求体量大小,而不考虑运营主体投资、经营能力与市场。

2、产业发展思维单一

传统农业乡镇在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上,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较低,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小规模的粗放式生产模式,产业化进程缓慢。在产业融合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由于传统农业思维模式禁锢,大多数农民不愿意接受产业融合发展新思路,尝试新事物,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配套整体欠缺

传统农业乡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依赖较大。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导致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不足。部分适合旅游项目开发的地点,由于前期投入较少,配套整体欠缺,道路、交通、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宿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特别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缺乏等,都无法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制约农业乡镇旅游产业发展。

4、旅游项目同质化

在推进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过程,景观环境过于城镇化,旅游业态趋于同质化,景观环境千篇一律,在挖掘乡土文化、体验元素等方面缺乏新意。而乡村最宝贵的旅游元素就是原生态的景观环境,需要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去承载游客对远离都市、追寻质朴生活和休闲旅游的需求。

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框架与策略思考

、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框架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传统农业乡镇依靠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而农旅融合发展作为新业态将较大程度地改变传统农业乡镇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理念,可以提出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框架。

培育农旅融合产业经济

单一的农业经济由于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经济增长缓慢,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需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经营理念,突破传统思想束缚,让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开辟新路径、寻求新突破,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点,而旅游产业与农业具备高度的融合性、交叉性,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新视角。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常规的旅游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旅游者的需求,这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农旅融合可以有效打破彼此的边界禁锢,资源相互有效利用。因此,农旅融合通过两个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的互补,可以产生+2的经济效益,培育农旅融合产业经济将成为传统农业乡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功能融合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农业产业中“农、林、牧、副、渔”与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在产业链上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在农业产业链中,挖掘旅游价值,创造农业生产、景观、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吃、住、行、娱、游、购”融合点,形成经济集合。例如,农村田园生活赋予旅游功能后,可以形成农业观光、田园采摘、科普教育、民宿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显然,农业与旅游业功能融合,为延伸农业功能,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旅游者新的、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创造了条件。

保护农业景观生态价值

农业景观生态价值体现在为旅游者提供亲近自然、享受闲暇乡村时光的机会。传统农业乡镇应巧妙利用农村自然条件,使村落与山水、良田有机融合,形成山水田园和谐共处的大景观格局。因此,完善农业景观和农村风貌塑造是传统农业乡镇向旅游农业乡镇转变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实现农业景观生态价值,就是要保护农业景观生态,这也是传统农业乡镇转型发展过程中主要内容。在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乡村原始风貌,村落建筑要有乡土气,具有地域特色,保护好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重点保护溪流、山丘、树林、植被,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田园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提升区域农旅融合竞争力

在推进传统农业乡镇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农旅融合发展的差异化,切勿“千村一律”,注重农业乡镇内涵式发展,准确把握旅游者回归自然、释放心灵的旅游需求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融合点”,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开发出让旅游者“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个性、差异的农旅融合项目。

一是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农旅融合的着力点在农业,围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基础的农旅融合是差异化发展的前提;

二是培育乡村文化,深挖文化价值。根据地域特点整理、收集传统农耕手艺、民谣农谚,举办特色民俗活动,营造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是丰富传统农业乡镇农旅融合产业经营形态,抓住农旅融合产业与旅游者消费价值的“融合点”,突破单一生产农业向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的经营转变。

2、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策略

传统农业乡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农旅深度融合,必须摸清市场、找准发展方向,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前提下,明确传统农业乡镇旅游发展方向,降低农旅融合的盲目性,依据自身资源价值,选择适合的发展策略。

规范化景区服务策略

成熟旅游景区或其他大型旅游项目附近的农业乡镇在文脉、地脉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地域相似性,为开展农旅融合提供了文化土壤。基于市场共拓原则,传统农业乡镇依据地理位置优势,以靠近成熟旅游景区或其他大型旅游项目为基础条件,在两者对对方市场领域拓展期望下,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形式达成市场共识和市场共享融合,以达到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因此,传统农业乡镇应开发深度农旅融合体验产品,充分阐释农村风土人情,让开放式农业体验与封闭景区形成鲜明对比,借助景区之势,差异化发展。同时,注重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景区或其他大型旅游项目提供优质接待服务,形成统一标准和管理的景区服务。

休闲化的郊野游策略

以满足旅游者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休闲化心理需求,通过乡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业项目为吸引物,塑造大农业观,开发花卉游、林果游、农业游、渔业游、牧业游。一是发展以大田农业为主的体验农业游,开展欣赏田园风光,观摩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买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以及科普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二是以果林和园林为主的园林观光游,开发景观欣赏、果品采摘、赏花、踏青等旅游活动,让旅游者欣赏绿色景观,亲近自然;三是以科普教育为主的农业科技游,通过观看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使旅游者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四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务农体验游,与村民共同吃、住、劳,让旅游者参与农业生产、享受农耕文化和乡土气息。

度假化的文化乡居策略

依托自然优美的田园景色、舒适怡人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乡土文化,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通过对乡村闲置农宅的统一租用,进行整体改建和装修,将村落打造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度假区,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度假品牌。打造度假化的文化乡居往往对于村落交通位置要求较低,对于偏远的农业乡镇在乡土韵味浓厚,有可租用的乡村民居,风貌突出老院落的地区比较适合。通过地域文化的植入,以达到追求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效果,使游客真正体验慢生活节奏。

产业化的农业公园策略

产业化的农业公园作为高端农旅合作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民俗游览园,是体验田园生活与农耕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的升级版,属于农业休闲旅游的高端形态,是集新农村建设、观光农业、农产品消费为一体,能够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发展农业公园必须具有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才能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地结合,让传统农业乡镇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整合富余劳动力。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的农业公园能够改变单一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旅融合深入发展,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一诺智业旅游集团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感谢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农业乡镇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