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初歇,宽阔的苍江恢复平静,徐金珠赶忙回到船上收拾行李。上个星期,她和老伴离开了生活近30年的旧木船,住进了城区50多平方米的新家。
江门开平市河长办工作人员向住家船船民讲解搬迁补助*策。
“新房的租金都是*府补贴的,等我搬完家交船,还可以领元交船费。”不仅徐金珠,截至6月25日,江门开平市区艘住家船,92%完成清退。户原来以船为家的居民,今年陆续“洗脚上岸”过上城市人生活。
“如果没有河长牵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部门、镇街共同推进住家船整治,不可能在半年内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苍江的水质也开始逐月变好。”开平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吴振威点出个中缘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5月,广东省作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5个省(区)之一,被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开平住家船整治带来的水环境及民生改善,正是其中的缩影。
如今,广东逾3.7万名各级河湖长积极履职,奋力打好碧水攻坚战,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来越强。
破旧失修脏乱差
昔日货船成痼疾
开平市对流入大沙河水库库区聚集的水浮莲进行全面打捞清理,清理面积达亩。
开平水网密布、三江汇流,住家船曾是这里独特的“风景”。
62岁的李彩凤曾是船民之一,4月份交船搬家后,每天买菜都会路过江边看看。“从25岁嫁到开平就一直在船上生活。搬家上岸后,有水有电,孙子读书也方便了。”看着相伴数十年的住家船“邻居”陆续离开,她既感慨又欣慰。
这些破旧的木船、水泥船历经多次修补,船舱的铁皮顶摇摇欲坠,窄长的船身锈迹斑斑,与苍江两岸高楼林立、河岸平整、绿树成荫的景象形成鲜明反差。
“与其说是船,不如说是脏乱差的水上棚居。”开平市长沙街道工作人员一边帮徐金珠清理船上杂物,一边向记者介绍,住家船年久失修,绝大部分已失去动力,居住条件也相当恶劣。记者踏上岸边一条颤抖的铁板,走进徐金珠的船,里面仅用木板简单隔出一个床位,船仓内物品杂乱,船头则是一个已经熏黑的简陋厨房。
开平市航运公司的退休干部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产品、建筑材料都要靠船运输,水域内百舸争流,船民们既将船作为从事渔业和运输的工具,又将其作为生活栖息之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简陋船只逐渐被淘汰,一部分住家船民开始上岸就业居住,但不少仍留在船上生活。
“我们也不想住在船上,在航运公司下岗后,没有再找工作,没有钱搬走。”徐金珠说,船上没水没电,自来水要从岸上的人家买。去年“山竹”台风还把船顶打掉了,幸亏*府提前将他们转移到岸上。
“住家船既不安全,影响人身、航道与消防安全;又不便利,不通水不通电;更不环保美观,污水、垃圾直排,影响江河环境。”开平市市长、市副总河长邝积康直言,住家船整治迫在眉睫。
*府补贴租房金
改造别墅作房源
今年开始,一场覆盖开平市区三埠、长沙、水口等镇街水域的住家船专项整治行动,迅速开展起来。
“正是全面推行河长制,为久而未决的难题迎来了治理契机。”邝积康介绍,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年底开平境内的潭江牛湾断面需达到Ⅱ类水质,Ⅱ类水质已经是饮用水源的标准了,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生活污染源,都得发现一处,治理一处。
去年,开平市总河长、市委书记庞正华提出,用1年时间,取得住家船整治的明显成效。随后,该市将住家船专项整治,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打赢碧水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住家船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就业门路窄、经济收入少,还有孤寡老人、低保户,如何妥善安置,是整治成败的关键。去年底,开平市发动镇街、社区力量,上船逐户调查,摸清住家船居民底数和状况。
在各市级河长组织下,关于住家船专项整治、居民上岸安置、联合执法等方案陆续出台。
“对于‘三无’及孤寡老人,我们安排其入住养老机构,对岸上没有住房的住家船民,*府提供5年的租房资金补助,由其自行租赁住房。”吴振威介绍,补贴方式为,3人及以下家庭按每户50平方米标准补贴,每月补贴元,贫困户为元;3人以上家庭按每户80平方米标准补贴,每月补贴元,贫困户为元。此外,每户还可以一次性领取交船费元。
开平市整治住家船计划投入.85万元,其中分五年补贴租房费.05万元。
租房补贴落实后,房源是另一大问题。
“很多房东一看见老人、低保户来租房就直摇头。”为此,镇街各显神通,为住家船民寻找房源。长沙街道将辖区内2栋因历史遗留问题而闲置的别墅盘活起来,将其改造装修成15个房间,配有独立卫生间,供住家船民入住。“这些居民以前就是邻里,搬到岸上也住在一起,融入新生活更容易。”镇级河长、长沙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张伟业说。
三埠街道则发动企业,对村委会、自然村的闲置房子进行改造。水口镇对公租房改造,并优先供住家船民居住。
今年1月7日,开平市河长办编制了《给市区住家船居民的一封信》,联合镇(街)派发给住家船民。镇街和交通局组织专人上船进行宣传动员。
4月19日晚,首批4条住家船顺利清理,这一消息迅速通过当地官方发布平台、媒体报道传播开来。“住家船民平时都互通消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当地干部说。
河长牵头领责任
部门镇街总动员
红白色的拖船从江中缓缓靠近,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不断调整位置,随后,船尾将两艘住家船扣住,开足马力将其拖离现场。
6月1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清理住家船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距离首批船只清理,仅过了两个月。
整治工作在短期内迅速推进,离不开河长统筹下的各部门、各镇街协同联动。
开平市专门成立由市副总河长为组长、镇(街)级河长为直接牵头责任人、重点部门为成员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目前,住家船专项整治行动由市河长办统筹推进,各部门、镇(街)配合开展行动。民*局负责安置补贴的把关和发放;城管局负责清理住家船离开后的河道和上落架。交通局负责与船民签订拆船协议,联系组织船只拖移清拆。属地镇(街)是住家船整治过程的责任主体,负责属地安置工作全过程,包括核查统计、做通船民思想工作、寻找房源等。
“虽然做了详细方案,分工也很明确,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仍不可避免遇到各种问题。”开平市水利局副局长陈永康说。
对此,市河长办每周都召集住家船整治各相关单位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市河长办还定期通报行动进度,对镇(街)整治完成率进行排名。开平各市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会到排名落后的镇(街)检查督导。
民间力量也被调动起来。在江边,常常有身穿橙色衣服的社工志愿者活跃于住家船上,在他们的耐心沟通下,越来越多船民在上岸安置协议上欣然签字。
“一些老人在船上生活了一辈子,除了解释*策,我们还一对一进行心理咨询、调解家庭矛盾,进行节日慰问,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街道办的发动下,惠群社工和广东狮子会五邑服务队,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水上居民搬迁安置关爱行动。
开平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力度,动员船民签订上岸安置协议,力争6月底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住家船整治成为开平以河长制引领治水的新起点。当地计划将河道当作街道,进行网格化管理,并建立保洁巡查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宜居城区建设。
蹲点手记
整治有温度心里留温暖
住家船是特殊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随着时代进步,其已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较大差距。令人欣慰的是,此轮住家船整治,经过各方努力,过程总体顺利。在邝积康看来,正是因为整治行动将解决船民的思想问题与解决船民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将提升河长制管理水平与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结合。
整治有高度,从落实中央部署的河长制为切入点,为群众保安全、保民生、保环境、保美观。
整治也有力度,整治工作由河长办牵头,水利、市*、交通、海事、民*等多部门与属地镇(街)合力整治。
更难能可贵的是,整治有温度,实行租房补贴制度,让船民上岸有房住,*委*府关心船民生活,“一对一”跟进安置进展及生活服务,把温暖留在每一个老百姓心间。
去年开始,我省将第1号省总河长令部署的“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与水利部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同步开展。
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开平整治住家船,正是当地河长敢啃硬骨头,突破“五清”和“清四乱”难点的一个典范。截至5月底,全省共排查出“四乱”问题个,边查边改已销号个,销号率80%。随着行动任务进入收官阶段,各地河长结合实际,以人为本,攻坚治水难点,全省河流面貌将明显改观。
专家观点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委书记、河长制研究院院长*本胜:河湖治理让老百姓“感受到改变”
开平整治住家船的实践再次表明,河长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需要各级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广东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得河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广东提前建立完整的河长制度体系,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决心”。广东在年底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建立河长制、年6月又提前半年建立湖长制,实现全省江河湖库管护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广东不断健全“**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从“见河长”转向“见行动”“见成效”。
第二,广东集中力量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改变”。例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河湖超标排污、倾倒垃圾、围垦侵占、非法采砂等问题,开展“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要求年底完成,这是广东河湖治理的1.0版。2.0版,是全面实施“让广东河更美”三年大行动,计划到年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3.0版,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在南粤大地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第三,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参与得进来”。广东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招募民间河长、设置河道警长、开展护河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营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