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下云舍村
去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梵净山,好友热忱推荐一个美丽的地方:云舍。
“云舍在哪里?”我有点云里雾里,因为此前闻所未闻,完全没有概念。是的,云舍的知名度、美誉度远不如邻近的镇远或者凤凰,原因何在?走马观花,掠影一二,我以为这与包装、与宣传、与营销等外因无关,而在于内因的决定:她原始朴野的品质,纯净醇美的品位,不属于那个红尘滚滚、物欲汹汹的世界;她真正是地如其名:云舍,云之外、天之涯的人类居所,这样的人居环境首要的是以人为本、物我和谐,而不会在乎所谓名气的大小与市场份额的多少。
小桥流水人家
车在山中沿着新铺的柔性路面行驶,离梵天净土之山约九公里处,转过一大弯,忽地感到柳暗花明、地阔天宽,云舍到了。下得车来,山野特有的清新气息令人莫名愉悦而心灵舒展。公路之下,是一条河,河面较宽、乱石嶙峋、流水澄澈浅散,沙洲处处,均是原生态的繁茂灌木丛及青青草场,水牛气定神闲地啃着草,牧童或三五成群地打滚嬉戏,或在河里石下捕捉鱼虾,烧烤取乐。河岸以外,是一马平川的沃野平畴。碧波荡漾的龙潭河蜿蜒而来,河两岸挺拔俊朗、华盖如云的楠木林像接受检阅的威严*队,令人肃然起敬。娟娟细流
在这片天地之间、云水相接处,便是依山傍水的云舍村了。相传,这片仙乡云绕之地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数百年前,杨家将的后裔杨再晟率其五子于战乱后辗转迁徙于斯,耕读传家,善待自然,神仙感念其对国家的贡献和诚善,主动迁往云舍古寨后山的仙人洞,留下大好地方赠予杨氏家族,佑其安居乐业,繁衍发展,半人半仙般地享受安宁祥和。
云舍风光
造访云舍,欣赏着沿途的田园风光,偶闻牛羊哞叫,人在这水墨丹青般的天然画廊中悠游,仿佛也感受到了时光倒流数百年,体会到了那时村民的生活常态及自在心境。
远方的客人莫见笑,请您喝碗苞谷烧……”到了村口,云舍土家人独特的迎宾拦门礼仪便是对山歌、挂红蛋、喝土酒。古雅优美的旋律,质朴动人的歌词,洋溢着一个民族对宾客的盛情美意,即便不善对歌与饮酒,谁又好意思推却呢?干吧,能喝就多喝点,不能喝就少喝点,在微醺的感觉中也许更能体味仙乡古寨令人心醉沉迷的民俗文化。
游人如织
入得村寨,转上一阵,怎么也找不着出发的原点了。连通村寨的仿佛处处都是一样的房舍,白墙、黑瓦、白色屋脊,处处都是一样的青光鉴人的石板古道。外来者时时都有刚刚来过、又处处不是那个地方的感觉。请教村民,才知缘由,原来,这是云舍先人为防匪患采用迷宫式布局和多建四面方砖的高墙大院式建筑,这才形成了古寨千廻百绕的巷道和独具特色的土家封火桶子屋。云舍先人村寨规划建造思路的全面、系统和创意,令造访者叹为观止。
云舍土家风情
云舍仙乡古寨,处处有美景。吱吱转动的水车,作为农耕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重要工具,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平和地讲述着土家人引水灌田的古老故事;它使寂寥的田野阡陌平添了几分生机,美丽的乡村风光也增加了一抹亮色;清朝康熙年间,古寨人土法造纸的手工操作技巧会令你在亲手实践中想到蔡伦,感受到土家人的聪慧踏实,并喜获独特的审美体验;傩戏傩技表演中的“冲傩”,表达的是土家先民化解生存和生活中不测与灾难的态度及方法,让你在欣赏中华“舞蹈活化石”中领悟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智慧、勇毅与坚韧;而闻名遐迩的摆手舞,作为土家人风格独具的迪斯科,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寄托了这个民族对天地祖先的虔诚与膜拜。还有期望风调雨顺的祭风神、以悲写乐的哭出嫁、土家篝火狂欢夜的民俗展演和酣畅淋漓的歌舞互动……
云舍茶灯
云舍风光之至美源于不着一丝人工雕饰,云舍民俗之至妙源于原汁原味、土得彻底的民风。但愿云舍古寨与凡俗世界永保合适的界距,永葆那份云之外、天之涯仙乡古寨的古朴、纯洁与超然、散淡。
(摘自《撩开面纱》编校:勾文格)
梵净山文化形象大使吴小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