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
中国人的餐桌上
总是少不了一道菜
那就是
鱼
水煮鱼、酸菜鱼、松鼠鱼、清蒸鱼
沸腾鱼、豆腐鱼、臭鳜鱼、剁椒鱼
......
无论大江大河
还是深海浅溪
总有一尾鱼在等你
从水里游到餐桌
刺激你的感官
挑动你的味蕾
难道
今天要评选最好吃的鱼?
噢~不
听过新晋“网红鱼”吗
我不允许只有自己知道
什么
鱼也有“网红”?
新鲜滑嫩
汁多味美
绝对原生态的
鱼中“网红”就是
“贵水黔鱼”
航拍的光照湖(牂牁江)生态渔场。新华网周远钢摄
生态贵州
以绿为底色
水库座
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
适合养殖各种鱼类
光照湖(牂牁江)渔场工作人员将捕捞的鱼儿放入暂养箱。新华网卢志佳摄
高山深湖的滋养
练就了身形矫健的鱼类“运动员”
无论煎炸蒸煮
都是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
众多舌尖美味中
贵州酸汤鱼是那么迷人的存在
只要一想到
就会牙根发软
口水狂流
苗家人用番茄、辣椒酿制酸汤
清冽开胃、味道醇厚、酸香怡人
色淡红而清香
鱼肉爽滑鲜嫩
即使吃得再饱也会喝上一碗酸汤
干饭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好!嗨!哟!
贵州只有酸汤鱼吗
大错特错了
请感受接下来这一款
乌江片片鱼
贵州特色火锅
主角乌江鱼
肉多刺少,肉质鲜嫩
酸汤、清汤、麻辣三种锅底
数种调料配置的蘸水“神助”
鱼的鲜香和蘸水的香辣融为一体
那入口即化的鲜嫩口感
简直让人口水流成乌江
糟辣脆皮鱼
黔菜中当仁不让的“大明星”
鱼身打上花刀
鸡蛋、芡粉加持炸至金*
秘制糟辣椒烩锅
皮脆肉鲜,肉刺分离,油亮色红
酸、甜、咸、辣涌上舌尖
可谓回味无穷
苗族同胞参加“倒鱼节”活动。新华社发(方鹏摄)
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
他们把鱼苗养在稻田里
待稻谷*,鱼儿肥
雷山名菜“糯米稻花鱼”也就上桌了
个大肥美的鲤鱼吐沙去垢
等到发酵后的糯米布满菌丝
再混合盐、辣椒等
塞进事先熏烤过的鱼肚里
用绳子绑好放入坛子内发酵
可以生吃,也可以烘烤油炸
口感酸甜,回味绵长
生活在贵州三都的水族居民
将韭菜填满已腌制好的鱼腹
用米草捆扎好
经糯米酒熏蒸烹煮
制成水族第一名菜“鱼包韭菜”
香气醇正而厚重
鱼骨酥脆清香
航拍的贵州江口县德旺乡冷水鱼养殖基地。新华网周远钢摄
造就佳肴
必备好食材
贵水黔鱼
在养殖方式转变中脱颖而出
航拍的贵州省兴义市南盘江镇万峰湖风光。新华网卢志佳摄
为保住“绿水青山”
构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近年来贵州坚决取缔网箱养鱼
拆网箱不拆产业
加速向生态渔业转变
保证生态安全
鱼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
航拍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稻+N”产业基地。新华网周远钢摄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贵州成立生态渔业专班
湖库鱼、稻田鱼、冷水鱼、设施鱼
“应养尽养、宜养则养”
“贵水黔鱼”应运而生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村民收获稻田鱼。新华社发(史开心摄)
稻花香里说丰年
抓得肥鱼一担
充满诗情画意的稻花鱼
正是贵州生态渔业的缩影
在从江,随处可见鸭子在稻田里游动觅食的景象。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稻米香
鱼儿肥
还有鸭子嘎嘎叫
对贵州从江县的农民来说
不仅是生产模式
更是一种延续了千年的传统
从江县加车村村民在地里收获水稻和田鱼。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鱼鸭入稻田
为水稻除草松土
粪便成为天然有机肥
形成“稻鱼鸭”三丰收的生产模式
年,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航拍的贵州省江口县凯德街道小龙塘的鲟鱼养殖基地。新华网卢志佳摄
贵州宜渔水域面积74万亩
适宜稻田养鱼面积万亩
形成环梵净山及黔中地区冷水鱼产业带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村民在领取幼鱼。新华社发(史开心摄)
年
贵州省水产品产量26.87万吨
渔业总产值61.09亿元
放鱼养水
以鱼净水
走发展和保护双赢的路子
“贵水黔鱼”成了“活水之源”
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
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鱼跃山门”不是梦
“鱼”谐音余
希望人们
生活优裕、财富有余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
祝愿各位年年有“鱼”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策划:陈淼
监制:谢素香
作者:刘菲
编辑:栾小琳
校对:刘昌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