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徒步
摄影
阅读
生活
2月目的地推荐
年味·古镇
人们涌向古镇去过年,在异乡窄窄的街巷游荡,
仿若在寻找自己的童年与故乡。
对于很多人而言,
前者是回不去的时光,后者是回不去的地方。
古镇恰好夹在了城市与乡村之间,
它看上去的不曾改变,
安抚了这么多人群体性的挂念与忧伤。
上海枫泾
关键词:抛彩许愿、挂同心锁、焋糕、丁蹄
穿梭游走于枫泾的古街长巷,一间间木楼花窗的旧居,一盏盏高挂的灯笼,一爿爿质朴陈设的商店。尽管春节期间游人不少,依然感觉有一种远离城市喧闹的幽静。
此时去枫泾古镇,可以到三元坊、致和桥抛彩许愿;到农民画村“寻宝”;到枫泾三桥挂“同心锁”。农历新年,枫泾古镇浓墨淡彩的新年景象和传统活动,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焋糕是枫泾的专属年味,是逢年过节必吃的糕点。它香糯软甜的延绵口感,一直是老一辈上海人的心头好,现在也只有金山一带还保留着制作焋糕的习俗了。
丁蹄、花雕也是枫泾不可或缺的年味,更是枫泾特有的风味,吸引了不少吃货界的回头客。
游玩信息
建议游玩:4-5小时
门票:联票50元(含10个景点门票枫泾寻画80元,中国农民画村30元
开放时间:8:00-16:30
城市是由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图景和人群汇聚而成,来自城市的刺激比其他任何人类居住形式都要大。无论是在街角处、拥挤的人群还是地铁中,城市都会引起我们的某种回应,这种回应便是对这座城市的感知和理解,是我们建立的“城市肖像”。诚然城市肖像是个人化的,但也具有共性,而这些共性是基于对城市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如道路、边界、街区、节点和地标等。而随着城市的同质化发展,城市肖像的可描绘性变弱,总有一种“似曾相识,莫可名状”的不确定性。但“城市质地”或者说城市性格、灵*是根植于其历史、文化和建筑中的,城市吸引力和特色的打造,是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塑造和美化,是实现人、建筑、文化的水乳交融。
奉化,素来都是一座开放包容又不失华丽传奇的多元城市,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拥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和海港风貌。说起奉化,溪口的民国遗梦、雪窦的弥勒风情似乎就占尽了这“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大半风流。走在层层山林的绿意间,眼望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源美景,还能享受到这蓬勃盎然的江南风情。
而方桥、江口区域历来是甬南要津,奉北门户。蒋介石曾写道:“四望无际,惟见*稻满野,日照之,作金色,尤可玩也!”方桥、江口区域处在浙东宁绍平原组成部分鄞奉平原的南冀,平畴处处、河网密布,自宋元起便是“奉化粮仓”,当代有“奉化乌克兰”之美誉。翻阅历史,不难发现这里的确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古文化优势:三山染绿,三江流翠,古桥通衢,名贤云集,乡民重教......大自然赋予了江口、方桥臻美,千年文化沉淀更是让这片土地厚积薄发,增聚了勃勃生机和不断向上的精神动力和发展耐力。江口、方桥区域有三座名山:甬山、茗山、铜山。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便是奉化的山的写照,它们虽然不高,但却是灵气之地。甬山,地处江口北部,是奉化北大门的地标。西晋地理学家、风水堪舆大师郭璞曾惊叹甬山:“这是块风水宝地。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历代文人墨客也都格外青睐甬山,人脉兴旺,成为招贤之墟。李白、王安石、曾巩、海瑞等到过甬山。唐代中丞杜胜、著名诗人贺知章还在甬山南北择地隐居,使甬山名气大振,从而带动了江口商贸经济大繁荣。不到五百年,江口变成了唐代名郡。一代又一代的耕耘,造就了今天江口农业特色显著、工业基础雄厚、商贸异*崛起的现代格局。茗山,地处江口的东隅,西连奉化山,东濒奉川平原。它是年前新石器时代奉化先民生存栖息的地方,是奉化文明的摇篮。在那里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钺、石锛、石纺锤古物,它是河姆渡文化的延伸。甚至有美国考古学家认为茗山是西太平洋文明的源头。铜山是临近东江的一座小孤山,像一只小馒头,镶嵌在千里平畴之中,古称“小蓬瀛”,那里盛产稻米、鱼虾,是天下粮仓临近的仓基村。县江、剡江、东江是奉化江口、方桥区域的三支主要河流。它们都是南北流向,穿过江口全境注入甬江,通向大海,是这里的经济水上大动脉。三条江河似三条巨龙汇聚在方桥三江口,使方桥成了浙东宁波港内河的水上枢纽和物资集散的重要港口。未来这里将成为浙东、宁波通往世界各地的经济枢纽,也是现代“一带一路”通向世界古丝绸之路的内江起始地之一。其中县江是奉化人的母亲河,发源于奉化南端的第一尖山,终于奉化北端的方桥,全程均在奉化境内,县江的水哺育了无数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给世代生活在江边的居民带来了饮用、灌溉、航运等便利。县江水是奉化人不可缺少的生命基石,奉化人对县江充满了感情。奉化河港交织,江塘密布,江河多,桥自然也多。在江口和方桥的江上浮卧着多座拱形、粱式古名桥和新建钢筋水泥桥。最负盛名的是南渡县江上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旧时是奉化三大水路交通要道之一,上通温台,下达宁绍,是商旅过往必经之路。它还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廊桥,立石代墩,以减少水的阻力,被专家们认定为“罕见的原版桥梁史”。广济桥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十佳名桥”之一,已被宁波市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通济桥是一座欧式风格钢筋水泥桥,始建于南宋,重建于年。它是首用国产水泥建造的欧式桥梁,结构牢固美观。桥额由两位名人题写,一位是奉化清朝末代进士,蒋介石老师竺麟翔所题“通济桥”,另一位是奉化有名书法家方舟汝题写,珍贵的墨宝提升了这座桥梁的文化底蕴。方桥的由来也是因为一座桥名为“方桥”的古桥,建于年。由鄞奉两地知名人士发起募建新桥,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桥梁,利用原来的石砌桥堍为基础,建成下承式弓挂钢桁梁结构的平桥,正式定名为“方桥”。钢架桥体的东西两面悬镶铜制大字“方桥”,南北两端悬挂匾额,由晚清慈东书法家崔锡畴额书:“太平古迹”和“浙东第一”。潮来潮去,江水泱泱。横越江面的方桥,无一桥墩,单跨全长85.5米,宽6米,钢架梁总重87.5吨。桥面原来铺设木板,年以后改为混凝土板。它的型制很像宁波三江口的灵桥,但细心观察又迥异于灵桥,方桥是中西兼容、古今相融的建筑物,它的桥基、桥亭仍是乾隆年间石结构五洞环桥的组成部分,雕饰的石栏板、石柱,完全是传统的民族风格。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