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依托景区创建,立足乡村本色,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还将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区带村”旅游扶贫发展之路。??云舍村是世界遗产地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长期以来,村民以传统农业耕作、砍山卖柴和到梵净山当挑夫为主,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人,贫困发生率8.01%,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元。??年以来,云舍村依托景区创建,结合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坚战要求,立足乡村特色,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还将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立足区位优势,挖掘与保护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充分挖掘杨氏土家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注重乡村民宿旅游与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投入资金10亿元,编制了云舍古村落保护性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百院规划,实施了云舍历史文化名村5A级景区创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旅游观光大道和湿地修复、村庄环境整治,充分挖掘整理婚俗表演、傩戏傩技、古法造纸、摆手舞、金钱杆、迎宾拦门礼、劝酒歌、打糍粑等二十多个古风习俗,编排了“云中仙舍”旅游演艺精品节目,修复村内古桥、古民居、古巷道、古造纸作坊,成立土家民俗博物馆、乡愁馆和旅游商品示范店,修建演职场、旅游步道、环寨公路、大型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了集山、水、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神秘宜居、绿色生态、古朴原真的“世外桃源”和“乡愁故园”,倍受省内外游客青睐。??发展乡村旅游,创新与引领高度契合,乡村民宿发展更加顺畅。在全县“旅游兴民强县”战略指导下,采取“*府主导、公司管理、自主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模式的乡村旅游,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社、互助社等形式作为民宿建设、经营、管理主体,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目前,全村发展乡村农家乐37家,精品民宿6家,直接带动旅游从业人员余人。严格执行乡村民宿经营场所、经营用房、客房、厨房、餐厅、消防安全、服务要求等标准规范,树立良好的乡村民宿旅游品牌形象。围绕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探索推行由管理部门指导、民宿市场主导和统一定价、统一订票、统一分配、统一共享的“双导四统一”管理模式,以透明、亲民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规范旅游市场,提升云舍民宿村寨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依托景区创建,景区与村庄完美融合,旅游扶贫惠民更加靓丽。走“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新路子,发挥云舍4A级旅游景区在观念、产业、品牌、文化上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镇江、梭家、岑忙、太平社区等行*村(社区)1万余群众发展,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创业,形成“景带村、村兴景、景村共荣”扶贫惠民发展格局。争取金融扶贫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府+公司+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由县梵净山控股公司担保,在国家开发银行、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争取金融贷款支持余万元,用于建房和开办民宿。建立“旅游发展公司+民宿协会+经营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实行民宿旅游“统一调配、统一接团、统一宣传、统一培训”,贫困户为民宿经营户提供原生态健康农产品、土特产或直接参与就业,推动了民宿旅游的快速发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提高到年底的元。??年,云舍接待游客30.72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旅游综合收入1.09亿元。随着云舍景区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太平镇太平社区、岑忙村,双江街道镇江村、梭家村等4个行*村贫困户户人脱贫,就业群众达1.5万余人。-专家点评-??云舍村位于梵净山脚下,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区带村”旅游扶贫发展之路,从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民族村落到成功转型为国家4A级景区。云舍村旅游发展,不仅促进了该村的脱贫攻坚与成果巩固,还辐射带动周边太平社区、岑忙村、江村、梭家村的贫困户户人脱贫,带动就业群众达1.5万余人。内容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清转载自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编:李莉
审核:吴雪萍
编辑:李敏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