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梵净山西麓,是中国少有的土家族自治县。印江的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其中土家族占70%。唐朝时期,该地区开始隶属于思州田氏,先后建立了“思王县”、“思邛县”。明朝时期改为“印江县”,印江是从“邛江”演变而来,据说当年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印江*况,皇帝一时没注意,把“邛”字认做“印”字,于是从此就叫做“印江”。
年,思州田氏土司灭亡,黔东北实行“改土归流”,加速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流官”在印江县内办义学,建书院,设学宫,修考棚,推行科举制度,使得印江的文化水平得以突飞猛进。现在县内还保留有文庙、文昌阁、魁星楼、文笔塔等古建筑。年,印江知县张镕创立了龙津书院,清朝康熙年间改为依仁书院,该书院成为黔东北最早的书院之一,也是印江民族中学的前身。
新业乡文昌阁
依仁书院
学校的兴起加速了教育的进步。永乐年间,贵州第一次与云南联科,在贵州仅有的五名工额中,印江的周冕即以第三名而荣膺贵州首届举人。在年贵州设闱前,贵州与云南联科期间,印江中举的就有六人,占思南府四分之一。自明中叶迄清,印江中进士的有十人,举人按近百名,次如贡生、监生、生员则不下千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有功名”的人家。
田氏宗祠
而印江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之下,逐渐成为了一个书法之乡。明代时期,印江的书法文化就开始萌芽,如后擢直隶都察御史的肖重望曾经撰书于印江城东河缝的石联,其笔力遵劲,字迹纵横奔放,至今犹存。终明一代,印江生员及举贡进士中,多半善书。清朝乾隆年间印江知县、《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就称印江为“书乡”。清朝晚期,又出现了魏祖镛、唐钟英、鄢师竹、王佑之、吴步云、王孔滋、白遂之、张伯谦等数十位书法家,其中以严寅亮最有名,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
严寅亮雕像
民国时期,印江又出现了魏幼安、徐儒质、王孔滋、魏经略、白遂之、戴传忠等书法家,对印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代的印江书坛更是群星灿烂,书法名家辈出无穷。著名的有王峙苍、魏宇平、杨昌刚等现代书法名家,还涌现了像李敦礼、王新华、汪定强、覃义元、吴道琪、安天权、杨炳权、王芝富等现代书法家。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授予印江“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印江的文化底蕴深厚,其自然风光也是绝美。印江是西上梵净山的通道,梵净山风光也就占据了印江的大半风光。梵净山是武陵山的最高峰,海拔米,位于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汇处,其中旅游开发主要位于江口县境内。从明代以来,梵净山就成为了佛教圣地,如今被评为了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梵净山之景,四季皆美,春季可以高山万亩高山杜鹃、夏季可避暑、秋季欣赏“十里不同天”的植被景观、冬季可以体验“梵天净土”的冰雪世界。
梵净山印江大门(西门)到印江县城约45公里,可以在“梵净山西”下高速,走28公里的山区公路,到达景区门口。从印江景区大门上山,坐观光车到半山腰的棉絮岭,然后再徒步2个小时可到山上拜佛台。相对东线(江口)的级台阶,爬山路线要短些,也要平缓些。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说,选择从印江上梵净山是最佳选择。
梵净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邛县兴建了贵州省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明初,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并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梵净山的寺庙中,最为壮观的是护国禅寺,位于印江永义乡大园址村,原名天池院,始建于宋代建炎年间,清初更名为护国寺。该寺占地48余亩,寺内题咏、楹联颇多,尤以严寅亮所书正殿长联及匾额最为珍贵。整个寺庙群均为木结构,建筑精美。画栋雕梁,具有典型的南方民族建筑风格。护国寺历代都有高僧住锡,仅万历后至清末有名有姓的僧侣数以百计,他们的德行修业、举止风范为后人所敬仰。
护国禅寺
梵净山山脚之下,有着许多如世外桃源的村落,保留着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其中以土家族风情最有浓厚。土家族的节日主要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目前,印江县已经有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团龙村、方家岭村、中尧村、虹穴村、渠沟村、黔溪村、兴旺村、芙蓉村、坪所村。
其中最有名的是团龙村。梵净山又名九龙山,团龙为首。古谚:“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用撮箕”。团龙完整保留了土家吊脚楼、风雨桥等土家民居,完整保留了过赶年、傩堂戏、花灯、女儿会、山歌对唱、摆手舞等土家民俗活动,团龙——“天然土家民俗博物馆”。
自古名山出好茶,从明代开始,团龙村出产的茶叶就成为了贡茶。明清时期的团龙人喜饮“灌灌茶”。21世纪初,永义乡团龙村仍有15世纪种植的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大的、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方家岭村地处缠溪镇南面,全村共有13个自然寨,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苗族杂居的古村落,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随着“中国传统村落”名头“加身”,当地*府正加紧编制方家岭村传统文化保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规划,争取资金修缮村里的古建筑和打造蝴蝶井、蝴蝶山等10多处人文景观,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打造成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景点。
印江朗溪镇坪阳村荥家湾保留有砂陶制作技艺。清代中期(约—年),湖南辰溪刘开河之父考察朗溪荥家湾藏有丰富的白鳝泥、高岭粘土,便来此定居建窑烧罐,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年,坪阳村荥家湾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离印江县城20公里就到了合水镇,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叫着蔡家坳。“蔡伦古法造纸文化村”位于此地。在村庄的沿河两岸,有传统造纸工具器皿,有古老水车、水槽、烤料窑、一百多个老作坊。蔡伦是湖南人,蔡家坳村寨蔡氏百姓多从蔡伦老家迁徙至此,带来了蔡伦的古法造纸文化,流传至今。这里的百姓纪念着蔡伦祖师,家供蔡伦纸牌神位,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蔡伦生日举行纪念蔡伦活动。
最后介绍印江的美食。印江的美食和铜仁的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主要有社饭、绿豆粉、包谷酸辣子、酸扎鱼、酸芋荷、炒米、糯米酸辣子,其中包谷酸辣子和糯米酸辣子最有特色。包谷酸辣子就是将包谷打成面,和剁碎的红辣椒拌好,舂成坨后放到坛子里腌制而成。可以用来蒸或者油炸,酸辣爽口,非常下饭。糯米酸辣子和包谷酸辣子一样的做法,只不过将包谷面换成了糯米粉。
来源:头条号作者:黔行记
由印江身边事整理发布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推荐阅读
◆贵州-印江“空城”记
◆素有“土香蕉”之称,成熟后会自己炸开!
责任编辑:印江身边事唐梵哲
联系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