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和林业状况是建设试验区重要指标之一。12月23日,省*府新闻办召开“贵州省全面实行林长制及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林业局*组书记、局长张美钧,省林业局*组成员、副局长张富杰,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张乃春,以及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孙吉慧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策解读
张美钧介绍,“林长制”是指将森林等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职责落实到各级**主要领导,实行**同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分级负责的责任制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更是一项改革探索。
张美钧解读《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构建林业发展新格局和森林管护新机制,为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今年9月17日,我省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点内容如下:
一、《意见》出台背景及意义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贵州更是首批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明确要“健全山林保护制度”。年,国家林草局和省人民*府签订的《关于贵州省建设长江经济带林业草原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加快推进贵州省“林长制”“巡山制”。《中共贵州省委常委会年工作要点》把“关于实施林长制的意见”列为拟出台的重要文件,《年省*府工作报告》明确“实行林长制”。今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面实行林长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继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之后,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大实践探索,也是有效解决我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组织体系、工作职责、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七部分。具体为:
(一)总体要求。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森林扩面、林分提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总目标,以“护林、造林、用林、活林”为重点任务,构建林业发展新格局和森林管护新机制,为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注重科学利用;创建责任体系,推动全民参与;突出创新领先,深化系统治理;注重民生为先,实现绿色惠民四项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通过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不断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一筑牢两优化三提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优化林分林种结构、林业空间布局,提升森林火灾等林业灾害防治水平、林业综合效益、林业助推绿色发展能力)的目标,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四)组织体系。一是总林长、副总林长。设立“双总林长”,由同级*委和*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分管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作的同级*府负责同志共同担任。二是林长。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林长制。三是林长联席会议制度。由本级总林长担任召集人,副总林长担任副召集人,本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作为成员。四是林长制办公室。省、市(州)、县(市、区)设立林长制办公室。省林长制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局,由省林业局局长兼任主任,由省林业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各一名副局(厅)长兼任副主任。
(五)工作职责。一是林长职责。明确了各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的职责。下级林长对上级林长负责,上级林长对下级林长负有指导、监督、考核责任。二是林长联席会议职责。议定本级行*区域内林长制工作的重大事项,着重推进全省森林资源保护、修复、监管、发展等工作。三是林长制办公室职责。负责本级行*区域内林长制的组织实施,落实同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决定的事项。
(六)重点任务。重点从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增效、建立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落实。一是以责任区域为依托,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林业生态红线管控,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二是以优化结构为抓手,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拓展造林用地空间,加大造林实施力度,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三是以科学管理为支撑,建设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加快建立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每块林地都有五级林长和护林员负责管理。四是以林业产业为载体,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进一步开展森林复合经营,以林草、林茶、林药、林菌、林蜂、林禽、林畜、森林产品采集等为主,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绿色富民产业。
(七)保障措施。从六个方面保障林长制顺利实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委、*府要履行林长制主体责任,抓深入抓具体,确保林长制全面顺利实行。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提升林业治理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林业投资优惠*策,创新绿色金融机制,吸纳金融和社会资金,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同级林长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依法履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相关职责。五是突出绩效考核。建立林长制绩效考核问责制度,将各级责任主体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严格奖惩。六是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的知晓率、认同感和参与度。
参会记者在认真听会。
三、全面实行林长制要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要切实履行职责,牢牢扛起工作责任,构建起省、市、县、乡和村五级林长体系。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各级*委、*府要加快制定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部门职责,明确林长制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明晰各个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和配合,要落实各级林长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各项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林长制会议、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有序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五是加强督查指导。加大督促考核问责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
张富杰介绍我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
张富杰介绍,今年以来,省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府决策部署,把国家储备林项目作为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大批项目融资落地,为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国家储备林项目背景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木材消耗量近5亿立方米,对外依赖度高达50%以上。按照测算,今年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将会达到8亿立方米,对外依赖度将超过60%。我国现有人工林地面积9亿多亩,为世界上最大,占世界人工林地面积70%以上,但采伐量并不大,每年都要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大量木材。国际社会对我国大量进口木材提出诸多反对意见,木材安全问题已逐步演变为重大的战略安全问题和国际*治问题。
在此背景下,年,唐守正、尹伟伦、沈国舫等8位中科院院士向*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建议,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年,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年、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将国家储备林项目上升到国家战略决策。年,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年)》,提出到年,建设国家储备林3亿亩,预计总投资超过亿元,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森工(林业)集团,分7大区域,20个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迎来了难得了历史机遇。
二、贵州国家储备林整体规划情况
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是国家储备林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西南适宜地区。省委、省*府高度重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今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全省“两会”上进行安排部署,出台《关于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意见》。
为了抓住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历史机遇,省林业局于年9月组织编制《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于年4月29日获国家林草局批复。按照《方案》我省一期建设国家储备林万亩,预计总投资.42亿元,其中资本金.9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5亿元,涉及76个县(市、区、特区)(包含原66个贫困县),3个省属国有林场。
三、贵州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主要做法
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过程中,我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高五动”。
一是高站位推进,“双小组”领导带动。省级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专班,对全省项目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各地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部分地方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成效纳入当地*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二是高要求推进,“全动态”管理调动。建立任务计划指标动态管理机制,明确在全省总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各地结合资源实际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不限定各建设单位任务计划。同时,省林业局会同贷款银行对上报项目进行筛查,对符合评审准入条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直贷项目可研通过评审后3个月内授信,PPP项目可研通过评审后6个月内授信,未授信项目一律从项目库剔除,其任务指标在全省再行调配,有效地调动起各地加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高标准推进,“宽渠道”资金撬动。在与国开行、农发行等*策性银行贷款合作同时,省林业局积极与邮*储蓄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接洽,为项目建设争取融资贷款。另外,主动对接省财*厅和省金控集团,为项目建设提供地方*府专项债券资金和绿产基金支持,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实现投贷联动。
四是高起点推进,“建平台”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打造省级示范项目。通过对森旅公司增资扩股,建设省级林业平台公司,开展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目前,该公司负责的项目(一期)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建设面积6.2万亩,已获银行授信3.2亿元。项目配套林下中药材、林下蔬菜、林下食用菌等林下经济,探索“储备林+”的建设模式,为我省国储林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高水平推进,“助脱贫”创新推动。把助推贫困地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创新建设模式,助推脱贫收官战。比如:毕节市采取“1+8”(1市+8县、区)、遵义市采取“1+11”(1市+11县、区)的建设模式,创新PPP融资模式,实现多方受益。截至12月16日,毕节市已获授信84.22亿元,放款32.33亿元;遵义市已获授信.34亿元,放款39.25亿元。盘州市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78天完成国储林PPP项目申报,获银行授信29亿元,放款22.8亿元。江口县采取“三个三”的模式建设项目,聚焦群众利益,盘活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有效助推了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贵州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效果显著,具有“多、大、广”的特点。
一是带动投资融资“多”。截至目前,全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可研通过审查个,获银行授信项目88个,授信面积.51万亩,累计融资.64亿元,其中获银行授信.73亿元(放款.14亿元),绿产基金投放19.67亿元,地方*府专项债务资金发放18.24亿元,已完成建设面积.18万亩。项目建设投融资在全国排名第一,已实施面积位居全国第二。
二是带动群众增收“大”。截至目前,项目已流转林地面积.78万亩,收储林木.66万亩,实施面积.18万亩,带动20.46万户、71.53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8万元左右。
三是带动群众就业“广”。截至目前,我省79个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单位,已新增开发就业岗位1.56万个,超额完成省*府下达的1.5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任务。
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我省林长制作为重大改革事项,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新华社记者提问。
省林业局*组书记、局长张美钧:
张美钧答记者问。
今年9月17日,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标志着我省林长制工作初步完成了省级顶层设计,正式进入组织实施阶段。通过对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2月16日,全国全面实行林长制的省份有7个,贵州是第六个率先全面实行林长制的省份。我省林长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创新了林业发展新格局。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建立健全了以**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各级*委、*府是全面实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各级林长是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下级林长负有指导、监督、考核责任,打破了长期以来林业部门一家负责森林保护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领导挂帅,部门参与共管、共建、共治的林业改革发展新格局。
二是创新了林业发展新机制。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解决森林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林业改革发展重大决策,搭建起了部门联动平台,明确定期开展五级林长植树活动、各级林长“巡山护林”活动、设立林长制公示牌等新机制。
三是创新了森林资源管理方式。明确要建设智慧林长系统,构建贵州林业遥感数据应用平台,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要建立以森林、草原监管系统为主体的林草数据监管平台,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技术,创新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方式,实现全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提升我省林业数字化管理创新水平。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府及金融机构对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哪些*策支持?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省林业局*组成员、副局长张富杰:
张富杰答记者问。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林业投资建设模式,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部、林草局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联合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保障力足的专项*策和支持举措。
一是金融资金支持金额大、周期长、成本低。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号),明确提出各级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立足开发性和*策性银行定位,为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贷款期限可达30年(含不超过8年宽限期),贷款利率体现优惠原则,拓宽了林业生态建设投融资渠道。
二是财*资金支持力度大、方式活、覆盖广。年6月,财*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资环〔〕36号),明确各地应当积极创新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方式,采用贷款贴息方式的,应当将银行征信查询纳入审核环节。省*府年7月出台《关于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意见》(黔府办函〔〕97号),明确指出:省级财*在省林业局部门预算内加大对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各县(市)根据自身财力安排一定扶持资金,形成长期稳定投资渠道。建立*策性森林保险叠加商业性森林保险模式,提高国家储备林自然灾害风险保障水平。深化与开发性*策性银行的合作,对其支持项目的贷款贴息、其他各类补贴资金优先保障。鼓励*策性担保体系与开发性*策性银行合作支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在担保费率方面给予*策优惠,商业性银行根据国家储备林特点,对贴息年度之内存续并正常付息的贷款项目,可按实际贷款期限计算贴息。
三是*金企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协作。省林业局联合省国开行、省农发行及省金控集团积极探索,形成了国储林项目“投、贷、保”一体化融资模式。“投”,是指省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国储林项目,发挥绿产基金的撬动作用。“贷”,是指省国开行、省农发行等金融机构以中长期贷款的形式支持国储林项目,发挥*策性银行融资主体作用。“保”,是指省融资担保公司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增信的方式,发挥*策性担保保障作用。
正如我刚才在发布时讲的,我省国储林已获银行授信项目88个,累计融资.64亿元,其中银行授信.73亿元(放款.14亿元),绿产基金投放19.67亿元,地方*府专项债务资金发放18.24亿元。我们通过以金融资金为主力、财*资金为主导、社会资金为主流,形成了国储林项目*府引导、金融支持、企业实施、群众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中新社记者:
请问国家储备林项目与传统林业项目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或者有何创新之处?国家储备林项目助推脱贫攻坚有哪些途径?
中新社记者提问。
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张乃春:
张乃春答记者问。
投资标准低、投资来源单一是制约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由于经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不高,全省森林经营比较分散,经营管理水平整体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导致林业的综合效益不明显。国家储备林项目改变了传统林业的投资模式,破解了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等瓶颈,大幅提高了林业投资标准,有利于精准提升我省森林质量,促进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林业项目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一是建设主体不同。传统林业项目只有林业一家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实施、验收和管理。国家储备林项目由林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管理,以林业部门+平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由林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检查验收,创新了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
二是资金来源不同。传统林业项目资金来源只有国家或省财*拨款,由省级财*和林业部门联合下发资金到市、县,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安排营林工作。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向银行融资贷款,地方财*只需拿出20%资本金,就可以撬动银行80%的资金,大幅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率。此外,项目建设还可以申报绿产基金和地方专债资金,形成投贷联动;也可以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创新了融资模式,多方参与、多方受益。
三是投资标准不同。传统林业造林投资仅为-元/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投入,能够达到每亩元-元不等,是传统林业投资的10倍以上。
四是建设内容不同。大部分传统林业只是单纯的营造林,并且大部分为纯林,目的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但森林质量不高,综合效益比较低。国家储备林项目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等措施,营造混交林,目的是培育珍惜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形成结构稳定、综合效益良好的高质量林分。此外,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内容还包括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建设,以短养长,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还包括种苗基地、林区道路、森林防火设备、有害生物防治设备、资源监测信息化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贵州森林面积1.58亿亩,今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0%,96%以上为集体林地,而我省国储林项目首先在集体林地上实施,对助推林区百姓增收脱贫作用巨大。项目建设增加林农收入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林地流转。项目实施需要流转当地百姓的林地,林农可直接获得林地流转费。
二是林木收储。项目实施需要收储当地百姓的林木,林农可直接获得林木收储费。
三是参与项目建设。林农将手中林地和林木流转出来后,可就近参与项目建设中的造林、抚育、采伐、运输、木材加工等工作,在家门口务工,获得务工收入。
四是入股分红。林区百姓也可以将部分林地流转或林木收储费入股,参与入股分红,每年获得稳定增收。
参会记者在认真记录。
贵州林区群众人均耕地不足1亩,而户均林地大多在15亩以上。按每户15亩测算,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每户每年至少可以增收1.8万元以上。其中:林地流转费按元/亩/年计算,15亩林地每年流转费用为1元;林木收储平均元/亩计算,15亩林木收储费用为6万元,按收储合同约定每年支付1元,30年共计应支付4.5万元,其余1.5万元林木收储费入股;每户每年至少投入1个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按每年个工日、每个工日元计算,每年可获得劳务收入1.5万元;除入股分红收入外,每户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每年至少可以增收1.8万元以上。
多彩贵州网记者:
我省全面推行林长制,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
多彩贵州网提问。
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孙吉慧:
孙吉慧答记者问。
我省将根据中央即将出台的《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和省委省*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贵州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完成了起草工作,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贵州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中重点有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林长制相关工作制度。目前我们已研究起草了林长制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及公开制度、考核问责制度、林长制办公室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二是加快建立林长制工作机构。督促各地加快建立林长制办公室等机构,做到机构要实、编制要实、人员要实。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督促各地开好各级林长联席会议,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林长制推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协调推进各项具体目标任务。
四是强化考核。制定科学公正的监督考核考评程序,对成绩突出的林长及责任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
五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五级林长“巡山护林”制度,组织五级林长开展植树活动,设立林长制公示牌,督促各级林长开展深入责任林区调研、走访、督促等工作。
六是抓好重点工作任务。结合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抓好我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扩面提质增效、森林资源监管能力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工作任务,巩固我省脱贫攻坚成果,助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