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国网江西石城县供电公司扶贫挂点村江口坐落于小松镇东北部,毗邻木兰乡,新屋下小组就在桐木公路边上,虽然交通便利,但是丘陵沟壑众多,人多地少,人均可耕田地不足1亩。山林以松树为主,经济附加值低。村民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为主。全组共有21户村民,其中贫困户就有6户,占全部户数的28.5%。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都是因病、因学致贫。
新屋下小组贫困户廖学亮今年48岁,妻子雷云秀46岁,肢体三级残,早年因火灾右臂烧伤,落下后遗症,一到阴雨天气,右臂就疼痛无力,医院检查诊治效果不佳。育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廖伟玲,年考入南昌外国语学院,年毕业后在深圳打工,儿子今年刚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自费在南昌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为供儿女读书,廖学亮起早贪黑,摸爬滚打,风里来雨里来,没日没夜地干活,家里仅有的四亩地全部种上了白莲和稻子,但是再怎么干,一年的田间收入也不足1万元。如果年景不好,发生旱灾、水灾、虫灾,一年收入只有六七千元,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就靠田里的收入维持,生活敷不入出。刚新建不到一年的房子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一直困扰着他。年女儿廖伟玲刚考上南昌外国语学院,为了女儿上大学,他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为了筹集1万多的学费,廖学亮眉头紧锁,整天闷闷不乐,有时因为一点小事还和妻子杠上了,学费的事让他非常焦虑,不知如何是好。人家孩子都准备报名了,廖学亮却愁着没钱交学费,夫妻俩整夜未眠,还萌发不让女儿去上学,干脆去广东打工的想法。堂兄廖远景得知此事后,主动借了1.5万元供孩子读大学。学费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廖学亮夫妇这才千斤石头落了地。
年*和*府开始启动精准扶贫,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让廖学亮一家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他的两个孩子读书,妻子残疾,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看到廖学亮递来的申请书,随即上门了解核实情况。在村两委组织的贫困户民主评议大会上,廖学亮作了家庭情况陈述,得到了绝大部分村民代表的同情,他也顺利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让村里的贫困户能够早日脱贫摘帽,过上好日子,是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的棘手问题。
在家访中,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廖学亮年纪不大,属于壮劳力,妻子雷云秀虽然有残疾,但是还有劳动能力,夫妻俩去打工也赚不了多少钱,况且孩子需要人照顾。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合计,建议廖学亮多租一些水田,发展烟莲产业。廖学亮决定试试,但是租田的事又再次困扰着他,有些村民犹豫不决,想种又想去外务工,有的租金太高,廖学亮担心亏本,一直谈不下来。
村干部知道后,主动上户和村民沟通协调,经过协商,邻居廖光胜、廖福建、廖团子终于同意以合理的价格租了六亩水田给学亮。有了十亩水田,学亮计划种莲6亩,种烟4亩,种莲学亮有经验,但是种烟他可是门外汉,从选苗、选地到田间管理,到烘烤,再到初检分类,都有考究。为了让廖学亮吃下种烟的定心丸,村里特别和驻村烟技员张平根进行了沟通,免费为他提供种烟技术指导,并优先安排烟草站的耕种机械为其打垄,在烟苗的选择和肥料的供应都作了妥善安排。为了提高他种烟的技能,年,村里特意安排他参加全县的劳动技能培训,专门学习种烟、烘烤技术,经过半个月的实用技术培训,廖学亮拿到了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学到了他以前没有接触的新技术和知识。回来后,他边学边做,边总结,还经常向烟技员请教,学以致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亩烟叶长势喜人,邻居们羡慕不已,都说要数学亮家的烟长势最好。在烟技员的悉心指导下,廖学亮初步掌握了种烟、烘烤的基本技术。当年烟叶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莲子也收入了1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了0.87万元,当年就还清了1.5万元的外债。夫妻俩头次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更加坚定了他们以产业促增收的信心和决心。年,廖学亮再增租水田5亩,扩大种植面积,全部种上了烟叶,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夫妻俩越干越有劲,靠种烟莲发家致富的佳话慢慢在全村传开,附近乡亲纷至沓来,与他分享产业致富脱贫的成功经验。几年来,廖学亮一直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夫妻俩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终于走出了一条产业助脱贫的好路子。他手捧着红艳艳的脱贫光荣证,笑得那么的开心,黝黑的脸颊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他常说:“现在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全靠*和*府的扶贫*策好”!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