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好玩︱人文
人文地图作者:陈预果石码位于九龙江南岸,宋以前没史记载。据推测,唐朝时期,石码已经露出了水面,到处一片滩涂,最多也只是沙洲盐卤之地,属于是内陆滨海地区。宋朝时石码才有行*管域,当年龙溪县分为6乡33里保。石码属始安乡惠恩里。宋、淳祐年间(年至年),改33里为30都,石码地属11都管辖。11都管辖范围:榜山、双第、石码、紫泥乌焦洲,后有再析出二十八都“浒茂”给石码所辖。是龙溪县最大“都”辖区。据古老传说,石码当年潮汛一旦涨起来,水可以涨到今天高坑、柯坑、田边等靠山地区,茫茫一片泽国。到了退潮只剩下一片滩涂和沙洲之地。类似于今天港尾镇,普照寺前面的海滩,深沃村一带之地的形成。朱文公(朱熹)治漳时期,有次乘船沿江下游之行。曾断言:“九龙江落(下)龙结市,石码五百年后必大发”。果然不错,年厦门建市是九龙江口一颗明珠,也有称“东方明珠”。早四百多年前明、弘治元年(年),石码置锦江埠。石码刚开发,据传说有“三户人家”居住:一户捡柴仔,居住较高地势;一户撑渡船的,居住于水中央;另一户是采摘海蛎的(敲蚵仔),居住在亦水亦陆水滨之处。有人由此而想象,那户“捡木柴的”姓高,高坑社的先辈;撑渡船的姓蒋,居住泸沈地;敲蚵仔的姓康,港口社先人。后来啊,石码慢慢发展。特别是九龙江北溪、西溪上游杉木、竹排在此交易成了市场,吸引来各地乡亲、生意人来石码占地头开市场,占地头必须要填埋滩涂,石码早期叫:石谿。谿字取意思为:水中有石,石边有水。等于是一小块一小块陆地的意思,非常的适合石码刚开发时期的描述。因为有了众人的共同开发,由此也有了“古乡十社”的形成。这是后话,故事暂时先说到这里吧。本文由“果师曲艺工作室”提供。
故乡、石码
陈预果:闽南人文讲古
-END-
九龙江口秋潮水
仙庵路,这里的街市有神仙
问一下:石码的『七星潭』在哪里
石码古镇,闽南风味“烧肉粽”
过溪仔怣呣死,石码清明
小石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