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小区、宽敞干净的道路、小学、幼儿园、扶贫“微工厂”、群众服务中心......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如今,孩子读书省心、大人工作舒心、老人看病方便,昔日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搬迁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到窍湾易地搬迁点扶贫车间,机器声轰鸣,一派忙碌景象,罗竹英家正和“同事”们一起用缝纫机熟练地缝制着各学校定制的校服。“我家有六口人,年从怒溪镇张家坡搬迁来这里的,自从来到这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上学几分钟就走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现在我在这个车间一个月能拿到元左右的工资,说起现在的生活,罗竹英无比自豪。
变化的背后,是工青妇等群团部门努力的成果。自“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启动以来,双江街道紧扣“搭五桥”“建五家”工作主线,打造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志愿者脱贫夜校、“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四点半小课堂等群团组织阵地服务品牌,通过整合工青妇等群团资源,聚焦群众所急、**所需、群团所能,坚持*委领导、共建共用、各计其功,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重点围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明确的目标任务,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搭“五桥”、建“五家”,深入开展“新市民·追梦桥”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我街道联合县总工会为安置点61户困难职工(农民工)实施帮扶,累计发放帮扶资金元。联合团县委开展“微心愿”活动4期,为8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微心愿”,开展“茅台王子·明亮少年”自强奖学金申报活动,为1户搬迁家庭发放自强奖学金元。联合县妇联开展“U助学”活动,为1户搬迁家庭发放助学金元。积极对接民*部门、残联等部门开展残疾群众核实办证3次,为30余名残疾群众办理残疾证。
四点半小课堂成快乐驿站
刚走进三狮铭苑小区内的“四点半课堂”辅托中心,二十多名孩子在西部计划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正安静地写着作业。课堂内桌椅、黑板、图书、玩具等设施齐全,每天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快乐驿站。
王玉英家的两个小孩是四点半课堂的“常客”,和志愿者老师杨蕾很熟,杨蕾介绍说“小学生下午放学早,在这段真空时间里,孩子无人照看、作业没人辅导,成了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窍湾易地搬迁工作组想出了妙招,通过认真谋划,开设了小区“四点半课堂”,低年级的学生放学后,可以直接到“课堂”里做作业、看书、玩游戏,现场还有西部计划志愿者辅导功课,切实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开办四点半学校,让搬迁户子女放学回来能够有个安全温馨的地方让他们复习功课,补齐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短板,让他们的父母能够安心上班,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搬迁点负责人杨力说道。当前“四点半”学校已完善硬件设施配置,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教学软件配置,主动与江口中学、江口县一完小兴隆分校对接,配强师资力量,着重提升服务质量、丰富“四点半课堂”内容,切实搭建好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连心桥”。
新市民新生活新变化
拿着手中的结业证书,学员龙木兰留下了喜悦的泪水。7月10日,县妇联举办的“新市民·追梦桥”家*培训班进行培训结业考试顺利落幕,参与培训的60名搬迁群众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拿到了结业证书。
对于龙木兰来说,这是难得的经历,作为一位地道的农民,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在城市扎根,如今成为“新居民”,并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还能免费参加技术培训,真是想都不敢想!
窍湾易地搬迁工作组负责人杨力说,今年来,我们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就业实际,整合全县各群团部门优势资源,拓宽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将培训触角延伸至手工艺品、家*服务、厨师等行业,着力提高搬迁群众的就业率。目前共开展4期,完成余人的就业培训。
双江街道紧紧围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在规划谋划上下绣花功夫,注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日常工作中融合就业、家*、日常修理、便民理发等多种业态,并开展上门服务、为老服务等功能,扎实有序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杨*礼)
THEEND
精彩回顾贵州江口:探索“三定”新模式干部教育有收获
铜仁江口:茶旅融合景气新画卷古镇百姓欣
铜仁江口:薄雾青山绕绿水果香飘
县委书记杨华祥:复兴抹茶文化建设抹茶之都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