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思想家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认为,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别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校长要将“关心”作为自己的本体责任,把“关怀”作为激发师生热情的催化剂,使“关怀”的价值落实到日常事务的方方面面,让整个校园充满温暖、热情和力量,有效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校长示范,带动教师推进关怀教育
美国管理学大师韦尔奇说:“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在于完善自己;成为领导之后,成功就在于推动他人成长。”校长要以“关心每一个教师”为使命,引领教师养成关怀学生的习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推进发展性教师评价,强力推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校长还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研发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促进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训练系统思考等方式,实现教研组向“学习型共同体”进化。近年来,宁波奉化区江口中学举办了系列“教师专业成长成果报告展示会”,让教师展示自身在授课、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德育模式的创新性成果以及读书札记、教研风采等优秀成果,树立教师自主成长的标杆和榜样,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激发更多教师走向专业能力的“自立自强”。
校长要致力于打造具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学术文化,尽力理解教师的感受、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基于共情力、同理心的理解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推进教师进一步落实“爱生”理念,在“关怀教育”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个性。
全员参与,提升学校的爱生品质
诺丁斯将“关怀”视为一种关系,中小学教育能否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师生关系,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的,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从“经师”转向为“全面爱生”的行家里手。
当教师真正关怀某个学生时,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感受、观察学生所呈递的一切信息,教育中的关怀并不是生活意义中简单的关心关系,为此,要建立全员教师参与的、以“关怀”为主题的德育课程,包括关怀自我、关怀身边的人、关怀动植物和周围的环境,以及关怀知识等教学内容,通过树立榜样、开放式对话、关怀实践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与他人建立关怀关系的愿望、态度和行动模式。
关心他人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有多少被关心的经历,校长要发动全体教师成为关怀者的榜样角色,重视学生被关怀的体验,在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道德自我,指导学生懂得被关怀的意义,然后教给学生关怀他人,不断提高学生维持关怀关系的能力。
家校共情,从“表层照顾”走向“关顾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形成合力,推动关心、关爱、关怀从“表层照顾”走向“关顾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以可靠而又友好的方式,建立珍贵的同侪关系”,在宿舍、班级氛围中营造家庭式的亲密度,打造友好的空间,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懂得珍贵的伙伴或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成为卓越发展的人。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积极教会孩子如何维持邻里之间的关怀关系,训练孩子的持家技能,包括打扫卫生、保持整洁、主动做家务、操持家政、理财等。
家庭生活是幸福的来源,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必须有一套关于持家的完整、连贯的课程,而是从中发现一些重要的、在许多学校背景中都会遇到的话题和问题,把家与集体、团队对应,让学生认识到“幸福不是一个人的事”,使学生从中得到教养和道德的训练,这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路径。持家能力的培养还要跟上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例如,理智消费对于今天的持家非常重要;好客不只是指在家接待客人,还涉及从内心接受新观点和感情……这一切,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关怀教育的内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有价值的教育空间。
(作者竺前杰系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江口中学副校长,林卫民系国家督学、杭州狄邦文理学校总校长)
《中国教育报》年01月17日第5版
作者:竺前杰林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