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模式如何选择?江口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批“优等生”给出了答案:有的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的村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模式,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助推产业升级,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还有的村强化了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力和村民自主参与度,搭建和完善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乡村治理实践路径。
德旺乡坝梅村:生态旅游托起美好生活
坝梅村坐落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位于梵净山西线,杭瑞高速公路穿越而过,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
守着梵净山却吃不上旅游饭,这是坝梅村一直想突破的困境。村民们拿着金饭碗也吃不了旅游饭,只能靠山吃山,靠发展茶叶、中药材种植与外出打工为生,产业单一、收入不高曾经是坝梅村的真实写照。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留住游客,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坝梅村“两委”积极鼓励居住在梵净山环线公路的农户发展农家乐,吸引旅游环线的游客前来吃住,为村民开辟增收致富渠道。
走进坝梅村,沿着彩虹步道前行便进入坝梅村生态乐园,米彩虹滑道、稻草迷宫、涂鸦广场、水上乐园……每逢周末,周边市民便来这里休闲。“哇,这里好漂亮,有山有水,还可以划船。”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生态乐园里,游客划游船、跳蹦床、玩木马、划彩虹滑道……现场一片欢乐。
德旺乡坝梅村彩虹滑道。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梵净山脚下的群众用美景换来了真金白银。“目前,游乐园带动4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还开办两家农家乐。”坝梅村村委会主任代伟说,今年4月,通过争取项目、自筹方式,筹集资金万元,修建占地多亩的生态乐园,在恢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游的同时,也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为挖掘红色文化,还原革命先烈的足迹,坝梅村还对红二六军团木根坡会师旧址进行了恢复重建。
美丽的村庄,崭新的木房,幸福的笑脸……如今,走进德旺乡坝梅村,你会深深感受到一派“乡风正、村庄美、农民富”的浓厚氛围,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正如一副完美画卷徐徐展开。
怒溪镇骆象村:绿色引领唤醒农村土地
骆象村位于怒溪镇东南部,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亩,林地1.9万亩,辖24个村民组总人口户人。
“村里大部分家庭都购买了小车,新建了小洋房,还有不少村民到铜仁、江口县城购房。”村党支部书记杨茂华谈起种茶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很是兴奋。
然而,10多年前,骆象却是另外一番不堪回首的景象。“骆象田大丘,三年两不收;一到冬天无事做,围着火坑烤红薯;合作医疗收不齐,开学时季锁眉头。”这是骆象村未种植茶叶前窘迫的真实写照。
7年,正值江口茶业发展起步期,全县开始大面积发展茶业,而骆象村也抓住了这次机遇。杨茂华转让了自己的运输车,响应政府号召,紧紧抓住江口县委、政府把茶业作为怒溪主导产业的机遇,在村注册了怒溪镇第一家个体专业合作社——贵州江口骆象村茶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起龙井、福鼎大白等亩茶叶。通过几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0多亩,发展到1.3万亩,人均3亩茶,户均12亩茶,可摘采面积1万亩,每亩均产值元左右。
怒溪镇骆象村茶园。
年,骆象村与贵茶集团签订长期(碾茶)合作协议,这不仅意味着该村亩大坝年产量上千吨的茶叶销路有着落了,也打通了黔货出山的致富通道,让当地老百姓更好发展茶叶,吃下“定心丸”。
“块钱一天,一个月能拿元左右。”在骆象村集体经济茶园里,该村石民组76岁的彭树云开心激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茶叶,给大伙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而自己则是全村0多受益人之一。
现在骆象村每年春、夏、秋茶产量达吨左右,产值多万。同时,已建立起6家茶叶加工厂,加工设备台。其中,名优茶生产线4条,大宗茶生产线2条,碾茶生产线3条,年产量可达0吨,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业村”。
太平镇快场村:基层自治提升群众幸福感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
“以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事务多得很,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频繁应付各种酒席,大家都觉得你家办了,我家没办就亏了。”谈起以往乱办酒席现象的改变,太平镇快场村上单屯片区农户徐勇由衷感慨道:“现在全靠组委会制定了禁止乱办酒席的村规民约以后,一年攒下钱终于可以用来做点自己的事了!”
徐勇口中的组委会就是单屯组组委会,经组内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选举产生,现有成员5名,由党员、退休教师、致富带头人等组成,代表村民表达诉求、争取利益,受村民监督,向村民负责。
为有效制止农村“巧立名目乱办滥办酒席”不正之风,营造“移风易俗树文明新乡风”的良好社会环境,单屯组组委会结合组情实际,研究制定组内“自治十二条”,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杜绝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的现象,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塑造了淳朴和谐乡风,引得村民纷纷拍手称赞。通过制定组规民约,村民成为了寨子里管理日常事务的主角,大家开始转变原先的想法,相互之间善于沟通,营造了相亲相爱的村寨氛围环境,为建设美丽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太平镇快场村。
同时,针对村民普遍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单屯组组委会还积极邀请镇司法所、综治办深入小组举办法制讲座,就农民工工资、土地纠纷、婚姻纠纷及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开展培训,切实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有机结合,充分激发村民依法依规参与组内治理的活力。
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江口县各村(社区)以村民小组(自然寨)为基础单元,成立组委会个,同步设立党小组,推动村民自治下沉到组,实现基层自治力量在村民组集聚和管理服务在村民组落实,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图/文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