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秘档11
明朝蜀王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下)
明朝蜀王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上一期(详见年9月17日6版报道)中,我们讲述了除首任蜀王朱椿和第四任蜀和王外,其余六任蜀王的故事。总的来说,八任蜀王都具有贤良的品性,能在所在藩内,尽最大努力“文教一方”,助推四川社会和经济发展,缓解四川百姓的税赋负担。
在八任蜀王后,接下来的五任蜀王,就有些参差不齐了。第九任蜀王朱让栩,被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的胡开全先生认为是“文教化一方”的继大承者。明朝状元、新都人杨慎(杨升庵)专门为朱让栩的《长春竞辰稿》文集作序。
第十任蜀王朱承爚(yuè),比较贤明,但事迹留诸史册不多。第十一任蜀王朱宣圻(qí或yín),在位51年,是历任蜀王在位时间最长的。虽然朱宣圻有“天姿敦厚,敬神恤民”的评价,但基本上比较平庸,显示着蜀王一系开始走下坡了。最后两任蜀王,尤其是末代蜀王朱至澍(shù),已经沦为与末代明朝其他藩王没有两样了。随着明朝的灭亡,蜀王一系多年的基业,在他手上灰飞烟灭。
蜀僖王陵出土文物:明琉璃近侍俑。(明蜀王陵博物馆供图)
第九任·蜀成王朱让栩
不近声色,爱好儒雅而健康向上
朱宾瀚和刘氏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朱让栩。朱宾瀚死后,他毫无疑问成为蜀王的继承者。
弘治13年(),朱让栩出生。正德3年(),9岁的朱让栩失去了父亲。两年后,他袭封为蜀王。
嘉靖26年(),在位37年、时年48岁的朱让栩去世,谥号“成”(意为最大、最高成就者),是为蜀成王。
对外开放蜀王府藏书
朱让栩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刘氏支撑蜀王府。刘氏是个慈爱又严格的母亲,一心教育朱让栩,教给他为人之道,鼓励他勤奋好学。
正是刘氏的教育,让朱让栩具有良好的品德,正直的为人,贤名远扬。
《明史》记载,朱让栩勤奋好学,手不释卷,每天都要读经史书籍,练习书法,作诗属对。
清朝人彭遵泗说,朱让栩喜欢读书,蜀王府的藏书是四川最多的,宫中有数十间石楼,藏书数亿万卷。
更难得的是,朱让栩把藏书对外开放,每天去看书、抄书的人有数百之多。这对学术的传播,促进四川文化的昌盛,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学者统计,16世纪下半叶,中国私人藏书量一般在一两万卷就算很不错了,超过3万卷的藏书家寥寥可数。而蜀王府藏书数亿万卷,简直是超级藏书家了。
树立“宗藩首善”形象
朱让栩非常贤明,爱好儒雅而健康向上,对声色犬马之事毫无兴趣。
作为藩王,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品性。明朝中期,奢侈之风渐盛,受到严格限制的藩王们更是以享乐为上,朱让栩能如此要求自己,可谓珍稀。
在位期间,朱让栩“抚恤幼孤,善教世子,导之艺德,严厉戚党,约于规范,创立义学,兴修水利,赈饥救灾,多所全活”。
嘉靖15年(),巡抚都御史吴山、巡按御史金粲将朱让栩的事迹上奏朝廷。嘉靖帝大为高兴,赐朱让栩“忠孝贤良”坊。
嘉靖20年(),北京太庙被毁,准备重新修建。但朝廷财政困难,大臣们决定各自捐献工资。嘉靖帝觉得让大臣捐钱修太庙,面子上实在无光,只接受老朱家内部捐款。
朱让栩为表忠心,树立蜀藩一直以来“忠孝贤明”的形象,慷慨捐献黄金60斤、白银斤。
嘉靖帝太感动了,不仅赐以币帛表示谢意,还“加岁禄二百石,玉带一”。朱让栩推辞掉岁禄,只接受玉带。
此前的正德年间,因叛乱频繁,朱让栩还捐银两作为军饷,受到正德帝的褒奖。
朱让栩在当时树立了“宗藩首善”的形象,为历代蜀王“贤明”的形象又大大地添了一笔。
朱让栩和嘉靖帝的关系较为密切。他曾向嘉靖帝进献川扇等特产,嘉靖帝回赐给他白金龙衣,并赐书奖谕。
朱让栩还对嘉靖帝投其所好,知道嘉靖帝喜欢道学,求长生不老,遂向嘉靖帝进献吉祥物和祝寿文。
受到地方官勒索和恐吓
即使这样,朱让栩也曾遭到地方官员的勒索,并闹到了嘉靖帝那里。
明朝人徐学聚的《国朝典汇》记载,朱让栩被四川都司都指挥刘永昌索取“金币珍宝,积且以千计”,刘永昌还纵容下属骑马闯入朱让栩的仪仗队中。
朱让栩不堪忍受,对刘永昌进行劝阻警告,结果反而受到刘永昌的恐吓。
刘永昌掌握有兵权,威胁朱让栩要出兵,导致“藩邸人人自危”。朱让栩忍无可忍,上奏嘉靖帝,请求派人查处。
刘永昌也上奏朝廷,揭发朱让栩有“不法事”。刘永昌为什么不但不怕朱让栩上奏朝廷,反而跟朱让栩杠上了?
刘永昌的靠山是武定侯郭勋,郭勋当时正得嘉靖帝宠爱。还有,刘永昌本人也深得嘉靖帝信任和宠幸。
刘永昌本是羽林前卫指挥使,中下级官员。但他比较有口才,曾经上书“劾都督桂勇,语侵萼及兵部尚书李承勋,又劾御史廖自显……又讦兵部郎中庐襄等”。
嘉靖帝对他很欣赏,一路拔升。刘永昌更是飞扬跋扈,升任四川都司都指挥后,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其他官员都很怕他。
所以,朱让栩以藩王身份状告一个都指挥,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肯定会赢。但知道内情的人,反而为朱让栩捏一把汗,觉得他处境堪忧。
幸亏朱让栩有盟友。四川巡抚潘鉴、巡按御史邹尧臣站了出来,举奏“(刘)永昌不法十事”。
嘉靖帝将刘永昌停职了事,最后是以朱让栩胜出而告终。
这事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明朝中后期的藩王,其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了。
杨慎为朱让栩文集作序
朱让栩留下的《长春竞辰稿》文集,共13卷。文集名字是朱让栩生前自拟的,是因为“长春不著长物,惟富图籍”,“比之青衿儒生,锦带居士,勤渠倍之。故曰:竞辰。”
朱让栩临终前,邀请长期被贬谪云南的新都人、状元杨慎为《长春竞辰稿》作序,杨慎欣然同意,还邀请友人简绍芳作后序。
嘉靖27年()六月,朱让栩去世后的第二年,杨慎写成了《长春竞辰稿·序》。序言中,杨慎称赞朱让栩“恪遵祖训,丕承先志,懿德善行,事皆可书”,“著述满家,儒林称颂。”
胡开全说,《长春竞辰稿》文集显示,朱让栩是“文教化一方”的继大承者,“道化之本源,人文之粹美,庶几扬盛轨,纪清芬,立德立言,垂之不朽。”
清朝嘉庆版《成都县志》对朱让栩也是赞许有加:“忠敬慈和,孝友敦睦,德性明粹,问学渊涵。长于文翰,著作甚富。”
第十任·蜀康王朱承爚
关心民生,捐助钱财物维修水利
嘉靖28年(),朱让栩的庶出第三子朱承爚继位为蜀王。
9年后的嘉靖37年(),朱承爚去世,谥号“康”,是为蜀康王。
朱承爚是在嘉靖10年()十二月被封为世子的。为什么他会被封为世子?目前所见史料没有相关记载,只是说他“以仁孝称”,说明他还是比较贤明。
朱承爚继承了父亲与嘉靖帝的关系。他也曾向嘉靖帝进献川扇,嘉靖帝赐银两,一件红罗衣。
朱承爚也很关心民生问题。弘治朝后,岷江水利设施年年都在维修,但花费了那么多钱财,效果却不好,老百姓对此很不满。
嘉靖时,四川再次维修。朱承爚听说后,捐助了万斤铁、数百两金银。修好后,他又派蜀王府长史带着布帛、美酒、牛羊去犒劳施工人员。
第十一任·蜀端王朱宣圻
在位5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蜀王
朱承爚去世那年,他的庶出长子朱宣圻被改封为世子,代行管理蜀王府事务。
嘉靖40年(),朱宣圻继位为蜀王。万历40年(),朱宣圻去世,谥号“端”,是为蜀端王。
朱宣圻在位51年,长达半个世纪,是历任蜀王在位时间最长的。清雍正版《四川总志》评价他说:“天姿敦厚,敬神恤民。”
嘉靖44年(),朝廷颁布《宗藩条例》,进行宗藩制度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因为到这个时候,明朝宗藩问题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是宗室人口过多,有的藩王生育力强大,子嗣众多,导致俸禄数额巨大,中央和地方经济负担过重;二是宗室违反祖制和犯罪现象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宗藩条例》的颁布,就是要解决宗藩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俸禄制度改革,很明显是要“降薪”了。
朱宣圻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上奏,“辞常禄一千石。”藩王的岁禄是一万石,一千石虽然不多,但带头效应明显。在朱宣圻的带领下,各地藩王也纷纷要求“降薪”。
降薪目的达到,嘉靖帝自然很高兴,对朱宣圻特别“赐敕褒奖”。
万历年间,朝廷宫殿多次毁坏。朱宣圻向朝廷捐献“黄金千两、白金万两,助大工、锡金币”。
万历帝很是感动,“命于蜀府端礼门外建坊,御赐‘忠贤懋著’四字”以示表彰。
成都的官员组织民众修建桥塔,但资金不够。朱宣圻听说后,捐资相助。
工程完工后,地方官员请人撰写碑记,其中写道:“非贤王无以握柄。”没有蜀王的支持,工程是不能成功的。
朱宣圻在世时,还建立宗学,教育宗室子弟,“征蛮佐军,进贡财物供军国之用。”算是较有作为,但比起前代几任蜀王,还是差多了。
史料中记载有朱宣圻不光彩的一面。隆庆年间,朱宣圻认为自己是藩王,要求四川地方官员在拜访他的时候,“恭瑾踰节。”
朱宣圻在礼节上要求恭敬谨慎过了分,引起时任四川布政司参政杨震厓不满。杨震厓据理力争,要求恢复旧制,该怎样就怎样。
杨震厓还借此对蜀王府进行“审计”,监督测量蜀王府侵占的平民山林陂田,将其归还民众。
第十二任·蜀恭王朱奉铨
父亲刚死,就想得到亲王的待遇
一代不如一代,这话落在朱宣圻的儿子和孙子身上,是比较应验的。
万历6年(),朱宣圻的嫡长子朱奉铨被封为世子。万历43年()三月,朱奉铨袭封为蜀王。
但是,蜀定王朱友垓的悲剧再次降临在朱奉铨身上——继位当年就去世。朱奉铨的谥号为“恭”,是为蜀恭王。
尽管如此,朱奉铨在史书上仍留下很不光彩的一笔。老爸朱宣圻刚去世,他就“居丧未请,敕管理遽奏名封”。
他也太心急了,还在居丧守孝期间,就急忙忙地叫长史奏请“名封”,想得到亲王的俸禄待遇,俨然已经以蜀王自居。
朱奉铨的举动引起礼部的反弹,弹劾他“蔑违祖制”,要求万历帝“制禄数月,稍示惩创”。
朱奉铨吓坏了,急忙上书请罪。万历帝“念其亲亲之谊”,都是老朱家的人嘛,就“姑息之,只夺辅导官俸禄半年”,把板子打在长史身上。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此前历任蜀王基本上都是在前任蜀王死后一年继位,朱奉铨却是在3年后才继位。说明他的冒失之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然在位时间或许会长一些,不至于如此短暂。
第十三任·蜀王朱至澍
坐视危亡,蜀府被破后投井自杀
朱奉铨的嫡长子朱至澍,在万历32年()被封为世孙。朱奉铨继位后,还没来得及把他立为世子就死了。
万历44年(),朱至澍被改封为世子,袭封为蜀王,成为明朝第13任蜀王,也是最后一任蜀王。
关于朱至澍的记载,更多的是他的醉生梦死、贪婪、懦弱、怕死等。
沉溺享乐不知归路
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各地藩王家族也走向末路。蜀王一系,因前代历任蜀王再三强调遵循朝廷规定,到朱至澍时,基本上就只有成天吃吃喝喝了。
清朝刘景伯撰写的《蜀龟鉴》中说,朱至澍“暮宴朝歌,肉山酒海,坐视兵民饥困而不恤”。
清乾隆版《遂宁县志》说,朱至澍“惟耽文学,日与四近侍赋诗饮酒于丽春轩内,刻翠剪红,唱和极多”。
《四川通史》中记载,即使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朱至澍仍沉溺于享乐中。
五月五日浣花溪竞渡龙舟,朱至澍下令与民同乐。
他带着妃侍出游,乘坐在特制的画舫中,两岸笙歌不断,热闹非凡。朱至澍左看右看,高兴得很,赋诗一句:“浣花溪上玩龙船。”
有嫔妃应和,接着赋诗:“令下游人莫敢先。长乐乐宣明主日,合欢酒献蜀王前……盛世人咸歌盛节,愿歌沃野绝烽烟。”
最后一句,寓有居安思危的意思,也是在委婉劝谏朱至澍。
朱至澍听后,没有说话,“令群侍各进和章,普赐宴于龙舟。”继续享乐,不受影响。
想做监国遭到反对
崇祯17年()三月,崇祯帝在北京景山上吊自杀。
四月,消息传到朱至澍耳里,朱至澍动了心思:蜀地富庶,可作为根据地保老朱家的江山。至于自己,可以做个监国暂掌国政嘛。
《明史·刘之勃传》记载说:“举人杨锵、刘道贞等谋拥蜀王(朱)至澍监国。”朱至澍当然不可能主动跳出来说做监国,但他可以指使他人代为发声。
此举受到四川巡按御史刘之勃的坚决反对。崇祯帝虽然死了,但皇族宗室成员多的是,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比过已是远支的蜀藩。
刘之勃的话很有道理。自从明成祖朱棣把都城迁到北京后,南京就成了明朝的备用都城,并保留了一整套齐全的领导班子。一旦有事,南京班子就可启动运转。
崇祯帝一死,南京的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
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五月初三,朱由崧正式出任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元年,南明时代开始。
刘之勃说到激动处,悲愤地跳入城池中以示抗议。朱至澍没想到遭遇如此激烈的反对,只得作罢。
蜀王府曾被人围攻
其实,朱至澍即使做上监国,他也难以改变自己懦弱的一面。
他懦弱到了哪种程度呢?被护卫军一个百户的儿子欺负得向朝廷求救。
自从第二任蜀王朱友堉向朝廷上交两支护卫军后,蜀王府就只剩下一支护卫军了。护卫军的百户,只能算是一个下级军官。
百户杨琨的儿子杨桂,霸占蜀王府的田土,拖欠租粮千石不交。朱至澍派人把杨桂管事的仆人抓起来,结果,那仆人不久病故了。
杨桂等人以此为由,“假借人命,纠党数百”,围攻蜀王府,不仅抄掠“承奉、典仪”办公地、殴打王府官员等,还聚集人等阻隔道路,当街喊冤。世子妃吓得“竟致惊殒”。
朱至澍向天启帝朱由校哭诉,希望皇上“笃念亲亲,逮治桂等追租正罪,无使弱藩为恶生鱼肉”,把自己放在“弱藩”的位置了。
天启帝立即派人查办,为朱至澍主持公道,“不得徇情偏护,一应侵占田土悉行清查退出,本府自行佃种”,并指示四川抚按寥民到蜀王府安慰朱至澍。
在诸多史料和文章中,此事被记在蜀恭王朱奉铨头上。其实,天启朝时,朱奉铨早就死了,在位的蜀王是朱至澍。
无力平息奢安之乱
朱至澍也没有做监国的能力。
明朝历任皇帝都在有意识地削藩,蜀藩为自保,更是刻意地逃离政治。久而久之,蜀王们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能力基本上是空白状态。
天启年间,永宁(今叙永县)宣抚司奢崇明、贵州水西(今大方县一带)宣慰司同知安邦彦发动奢安之乱,进而包围成都。
肩负镇守一方重任的蜀藩,遇到这种情况,是要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
但是,朱至澍却束手无策,因为他没有调兵遣将的兵权,也没有官兵可调遣,更不懂军事。
这时,时任总督贵湖川云广五省军务的朱燮元,因要事入京朝觐。朱至澍不惜降低身份,带领士民出成都东门,遮道挽留朱燮元,希望他留下来保卫成都。
朱燮元最终同意了。在朱燮元的指挥下,成都释围。
奢安之乱,对朱至澍来说,只是一个小考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而他的表现,直接让他丢了命。
危急时坚决不借钱
崇祯17年正月,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克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进入四川。同时,李自成的部队也开始进入四川。
蜀地局势危急。地方政府经过连年战乱,已到了无粮无饷、无力抵抗的地步。包括刘之勃在内的官员们,决定向朱至澍求借粮饷。
朱至澍到底有没有钱呢?有,而且富得流油。彭山江口沉银考古发现中,就挖出了大量出自蜀王府的金银宝贝。
面对地方官员的求借,朱至澍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没钱,不借。
朱至澍想做监国的梦被打破,心中正气着呢。要你们帮忙的时候,你们阻拦我;现在你们要我帮忙?哼哼!
但地方官员们坚持要借钱。朱至澍开始诉苦:蜀王府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这么多人指望着要养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府库钱粮没剩几个了。
朱至澍指着蜀王府正殿承运殿对众人说,现在王府最值钱的就这个承运殿了,你们实在要钱,就把这座殿拿去变卖了吧。
朱至澍把话说到这个分上,明显就在耍无赖了。堂堂一座王府的正殿,哪个敢来买?除非是想造反了。
刘之勃气得遭不住,冲着朱至澍怒道,王爷,承运殿没人买得起,只有李自成、张献忠才敢要!
朱至澍还是不借,拂袖而去。刘之勃等人只得愤惋失望而回。
投井自杀蜀藩结束
六月二十日,张献忠占领重庆。从汉中逃到重庆的瑞王朱常浩、巡抚陈士奇、兵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等明朝宗室和官员,被俘获并处死。
七月初四,张献忠率军向成都挺进。沿路州县“望风瓦解,烽火数百里不绝,成都大震”。
朱至澍慌了,准备携宫眷、财宝逃亡滇黔一带。官员们担心他这一逃,会引发人心涣散,坚决不让他走。朱至澍没法,他对地方官员没有管辖权。
朱至澍只好拿出银子募人守城,宣布应募者“人给白金五十两”。但为时已晚,“应募率皆游手无赖,方授兵登陴,各怀镪超堞而去。”该用钱时不用,不该用时都打了水漂。
八月初七,张献忠农民军开始攻打成都城。八月初九,农民军攻陷成都,冲进蜀王府。
朱至澍绝望中,带领妃妾、宫女等,跳进王府后花园的菊井自尽。朱至澍的四弟、太平王朱至渌,以及内江王等也投井而死。
据传,朱至澍的世子和世子妃、世孙3人、郡主2人被生擒。张献忠先封世子做太平公,不久用毒药鸩杀,世子妃被发去军营做娼妓。
史料记载,张献忠听说朱至澍投井自杀,叫人将他的尸体捞起来,连戳3刀,然后抛到江中喂鱼。
张献忠下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姓朱者,尽皆诛杀。”还下令各地“起送王府宗室”,共抓获“王府宗室暨家口数万人,皆杀之”。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新都人费密在《荒书》中说,张献忠派兵“捕蜀王府宗室,凡匿深山穷谷者,无不毕获,杀之”。
成都大慈寺是著名的寺院,当时有多僧人,“因匿蜀王宗室,悉屠之。”
张献忠攻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把蜀王府改为皇宫。府库金银财宝,全归了张献忠。
朱至澍在位24年,死时明朝已亡,所以没有谥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