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富阳场口镇整治瓜江,让死水变活水
TUhjnbcbe - 2024/9/11 10:28:00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23/6523823_0.shtml

通讯员王梦姣记者骆炳浩

近日,富阳场口镇上沙村东吴大帝孙权雕像前的上沙坝经过重修后通车,自此出入王洲岛恢复顺畅。离此并不远的红星村的红星坝也已修好,路面可以正常通行。

这是场口镇实施的瓜江整治项目,对上沙坝、红星坝动这么大的“整修手术”,就是为了在坝的下方各埋设两根两米宽的涵管,以此全线贯通整个瓜江水系。

今后,来自壶源溪的清水,可以通过已修建完成的配水泵站,一路沿着瓜江,流经红星村、新元村、徐家村、瓜桥埠村、上沙村,直至上沙岛头,流入富春江。

瓜江埠头盛况与“瓜江倒流”现象

早年间,被瓜江分割开的沙洲,明代县志称其为孙洲,因孙氏最先迁居于此并成霸业,又被称为王洲,也是现在场口老百姓口中的王洲岛。

瓜江曾是富春江上的重要水道,自富春江入江口到壶源溪入溪口之间有7个埠头,自西向东依次是铜钱埠、溧水埠、挑水埠、瓜桥埠、塘下埠、毛纸埠、庵前埠,这些埠头最知名的当属瓜桥埠。而瓜桥埠埠头建有集善亭,始建于清代,亭内瓜桥江碑记,记叙了孙权家族发迹之因和王洲瓜桥等地的沿革史。

乡土文化学者曹觉民说,当年上游的兰溪、衢州、建德等地的大量商船,到壶源溪场口一带交易,都要经过瓜江,沿岸有众多的货船埠站,非常热闹。当时的商船没现在那么大,瓜江里风浪小,自然都喜欢从这里通航。“当年的瓜江三四十米宽的样子,水很急很清,有三四米深,江鲜也很多。我们可以从明清时期场口老地图、王洲岛上部分家族家谱里,清晰地看到当年‘十里瓜江’的盛况。”

此外,在相关记载里,瓜江和王洲在地貌呈“金钩钓月”状,因壶源溪与富春江的水位、流速等水文条件不一致,瓜江又有“江水倒流”的现象。

彼时,场口壶源溪入青江口这一带没有现在这么开阔,水也没有现在的深。遇到壶源溪发洪水时,因青江口泄洪能力不够,导致洪水会顺着瓜江,自东向西逆流进富春江。有时候遇上富春江大潮,潮水也会顺着青江口、壶源溪,涌入瓜江内。

上村曹氏残碑《溧水亭记》中的“溧水西洄”便记载了这一现象。

曹觉民说,洪水虽然凶猛,破坏性强,但从生态角度考虑,洪水也是对环境生态系统完善的有益“补充”。

修建堤坝,“活水”变成“死水”

“十里瓜江”盛况,早已成为当年的记忆。

在上沙坝边,今年74岁的上沙村村民金柏胜,赤脚平整着自家的田地,打算种点青菜。他的家就在对岸,隔着一条瓜江。

金柏胜说:“这里叫元沙畈,一直到百丈畈,都是我们上沙村的土地。虽然住在王洲岛上,但田地基本都在岛外,中间隔着一个瓜江。生产队时,种地可不容易,要排队坐渡船过瓜江,挑肥料、挑谷子等都是如此,非常不方便,也不安全。”

随着时代的进步,被瓜江“隔断”的王洲岛的发展确实受到很大影响,一些新型交通工具也施展不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70年代,场口镇和上沙村发动老百姓“挑坝”,也就是采用纯人工的方式修建大坝,打通发展之路。

“那个时候,我20来岁,参加过‘挑坝’,全村人都出工出力。”金柏胜说,当时的大坝只有两三米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和交通需要,之后上沙坝越修越宽,现在成了柏油路。

上沙坝是场口镇当年第一个修建完成的,之后还建好了红星村的红星坝、徐家村的大元坝、瓜桥埠村的瓜江坝。这些堤坝的建成,带动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更加便捷,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自此瓜江被“分割”成一段段的,从“活水”变成了“死水”,生态和水系遭到极大的破坏,一段时间内还成为珍珠蚌、淡水鱼养殖的场所,河道变浅、水质变坏、富营养化严重、浮萍覆盖、臭气熏天等,老百姓意见不小。

生态治理9月下旬启动

曹觉民说,恢复瓜江生态的想法,十多年前就提起过,问题非常明显,就是这几座堤坝阻隔了整个水系的贯通以及生态系统的完善。

为早日实现瓜江水系全线贯通,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去年10月,场口镇开始实施瓜江整治项目,总投资余万元,包括水系贯通、配水工程、清淤整治、生态治理、沿岸整治等。目前,壶源溪边的配水泵站已经建好,红星坝与上沙坝重修通车,为彻底实现瓜江上中下三段水系贯通提供了前提条件。

当前,王洲岛大片水稻田正是生长成熟的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周边老百姓从瓜江里抽水灌溉农田,瓜江的清淤整治、生态治理和沿岸整治等3项工程,已延迟至9月下旬才正式启动。

场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治理瓜江,就是为了贯通水系,恢复生态,实现五水共治,为王洲岛一带村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只有瓜江的水活了,水质提升了,生态变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更加滋润。

编辑骆炳浩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阳场口镇整治瓜江,让死水变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