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政权即将覆灭的时刻,张献忠的义子张可旺带领一队人马,招募了数百名资深石匠,浩浩荡荡地前往灌县大观镇的青峰山。
他们声称要去采石,然而时间过去许久,周围的人们并未看到他们运出任何一块石头,甚至没有石头的影子。令人困惑的是,他们既然采石,必然需要铺路、安营扎寨,数百人总会有吃喝拉撒的需求,但至今未见搭建任何宿舍营地的迹象。
更为诡异的是,半年过去了,里面竟然没有任何活人走出,仿佛这些人全部人间蒸发,消失在了大山之中。
有人推测,采石只是一个掩饰真相的手段。张献忠预感到局势不可挽回,为了自己的未来打算,让张可旺以采石为名,带领一些人进深山里修建藏宝的洞穴或地宫。
在工程完成后,他可能会将参与施工的工匠全部杀掉,以保守秘密。据历史记载,大青山有一座普照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周围百里闻名,香客络绎不绝。
但在明末时,该寺庙突然被大火烧毁,残垣断壁,惨不忍睹。谁放的火?无人知晓。但在清朝雍正年间,一位普照寺住持老僧告诉他的徒弟,当年的大火是张献忠的部下放的,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知何故,杀害了寺内的所有人,然后放火烧毁,以消灭痕迹。
嘉庆时期,皇帝曾拨款重修普照寺,但由于官僚的贪腐,层层抽成,拨款到最后所剩无几,只得以象征性的方式重建这座占地不到半亩的寺庙。
然而在道光年间,寺庙突然扩建,却没有向官府伸手,也没有向社会募捐,更没有向百姓摊派,仅仅一年的时间,一座雄伟壮观的普照寺就矗立在人们面前,它的面积比原来的扩大了数百倍,新建房屋多间,用料讲究,富丽堂皇。
如果没有几十万两银子,寺庙根本无法建造如此大规模。那么,这些银子是从何而来的呢?传说,一位小和尚在山上砍柴,无意间发现一处草木茂盛的地方,他漫不经心地割了一片草,没想到第二天,那片草又长出了新的高度。
于是,他把这个奇异的现象告诉了方丈。方丈带领众人赶到那里,在下面挖掘,竟然挖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僧众们看到这么多金银财宝,都惊呆了。
然而,还是方丈深思熟虑,他冷静地说:“这银子是佛祖赐给我们的,不如我们用它来扩建寺庙吧。”这只是关于张献忠藏宝的另一个传说。
在西南地区流传了几百年、关于张献忠宝藏的歌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歌谣表达了人们对宝藏的渴望和传说的神秘。
张献忠在率领起兵多年、从各地劫掠来的无数珠宝从水路从岷江沿河进入江口途中,遭到了南明军队的攻击。面对这种情形,他不得不忍痛下令将所有的珍宝全部沉入江底。
自此,无数的寻宝者接踵而至,但是由于河流湍急、范围广大、目标不明确,他们都无功而返。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批宝藏才得以在江底安然无恙地沉睡了三百年,得到了无形的保护。
年初,考古界爆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张献忠那艘满载珍宝的沉船被发现了,并且已经开始进行挖掘。
据媒体报道,年第一批挖掘的文物已经超过了3万件,加上年出水的1.2万件,总数已超过4万件。
专家们认为这可能只是整个宝藏的一小部分。在这些珍贵的文物中,蜀王金宝的价值尤为突出。它是唯一一个明代藩王流传下来并得见天日的金宝实物,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金宝是明朝皇帝封亲王的依据,是一种用金子制成的委任状,是世代相传的荣耀和身份证明。在张献忠沉船地发现的蜀王金宝,就是蜀地藩王的身份证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深远。
张献忠沉船现场发现的宝贝,不仅是蜀地藩王搜刮民脂民膏的见证,也是张献忠贪婪的铁证。例如,被发现的黄金身份证等宝藏,不可能是藩王主动献礼给张献忠的。
蜀王府曾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拥有超过13位蜀王。蜀王府的规模宏大,第一代蜀王府历经12年才建成。
这都证明了当时蜀地的富裕程度。
明代游记曾称蜀王府为“四海之富”,足以见蜀王的富饶非浪得虚名。按照明朝的标准,藩王的年薪高达万,还不包括各种临时奖金和补贴。
藩王府的财富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属地的贫富情况,而四川土地资源丰富、商业发达,财源滚滚而来,堪称富饶之地。
让我们继续谈谈那枚备受瞩目的"永昌大元帅"虎钮金印。这件文物的价值极高,其来源也颇费周折。年10月,眉山警方成功破获江口沉银遗址盗挖倒卖文物大案,其中一枚"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