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是对历史篡改比较严重的。关于张献忠屠杀的历史的记载,最有名的当属《明史》:
“(张献忠)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这当然是扯淡,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也就三、四亿的样子,明末哪来的六万万?不过四川在战乱之前估计四百万人还是有的。
那么,张献忠到底杀了多少人?其实已经没法考证了,毕竟清廷对于那时的历史记载还是很夸张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张献忠肯定是杀了不少,这从前年我国打捞“江口沉银”中就可以窥知一二,那么多财产,搜刮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我们先说张献忠为何屠杀。
崇祯十六年(年)底,本来已在湖南和江西取得重大进展的张献忠,忽然弃两省之地,大举入川。主要原因就是要避李自成的锋芒,川蜀地区历来易守难攻,当个土皇帝也不错。
很快,大西军就占领的蜀地。但几十万大军的到来,必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必然造成当地地主官僚顽强抵抗大西政权,面对内外的压力,张献忠选择了最粗暴的方式——屠杀,这才有了“除城尽剿”的命令。
此时,大明已经灭亡,清军顺势南下,兵锋直逼四川。面对强大的清军,顺治三年(年)十一月,张献忠下令焚烧成都城,准备出逃四川,结果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历史上,尤其是笔记小说中,对于张献忠怎样虐杀四川百姓的记载很多。张献忠杀人时肯定的了,但更多是针对地主阶级,因为他们有粮有钱,而这些人又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其后代必然会添油加醋的批评张献忠,加上清廷为了美化自己,让张献忠背锅的可能性很大。
但另一方面,在清初时,四川的人口也确实所剩无几。
康熙六年(公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来到四川之后上表说:“四川有土无民”。而据《四川通志》记载:“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直到康熙中期,四川的人口才逐渐开始增多。张献忠占领四川不到三年,如果真是大肆屠杀,四川剩余的军民在其死后是怎样抵挡清军十多年的?
清人刘景伯《蜀龟鉴》做了个粗略的总结:
痛乎,明季屠川之惨也。四川南部死于张献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于瘟疫、虎灾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遗之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于献者十三四,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一二,而遗民千不存一矣;川东死于献者十二三,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万不遗一矣;川西死于献者十七八,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十万不存一矣。
除了张献忠的屠杀以外,还有几个原因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
一是饥荒。长期的战争破坏了蜀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必然会造成减产,饥荒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摇黄。“摇黄十三家”原是四川本地的十数股农民起义军,他们是介于土匪和官兵之间的一股势力。明末文人欧阳直《蜀警录》载:
摇黄贼攻破长寿、邻水、大竹、广安、岳池、西充、营山、定远各州县,城野俱焚掠,炮烙吊拷后,尽杀绅士及军民老弱男妇,掳其少妇幼子女人入营,所获壮丁用生湿牛皮条捆之,交其面背粮,无人得脱,积尸遍地,臭闻千里。
尤其在张献忠死后,他们更是贻害一方。
三是官军。这里包括了明军和清军。在乱世,官军和土匪无异!明末军队军纪之差可谓是史不绝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清军也好不哪去!清初八旗军队的残酷也是有目共睹的,屠城更是家常便饭。
四是瘟疫。死亡笼罩的地区,必然造成瘟疫横行。
五是虎患。是的,就是大猫增多。因为尸横遍野,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而老虎成了主力军,这更加剧了四川人口的减少。
现在评价张献忠,对于其在四川的杀戮是不能无视的,但将所有的罪责都归于他一身也是不客观的。张献忠确实杀过人,但不可能杀掉那么多,因为军队的供给还得依靠普通民众。我认为,四川人口的大幅度降低,更多是来源于战争以及战争引发的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