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是四川人民关于张献忠沉船宝藏的童谣,但是年间依旧没有人发现这个宝藏。在年,考古终于发现张献忠的沉船宝藏,年正式发掘,年9月27日,江口沉银博物馆正式开建。
江口沉银博物馆规划图江口沉银的数量非常巨大,在《蜀难纪实》记载是“累亿万,载盈百艘”;《蜀警录》记载为“金银山集,以木鞘箱笼”,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多,两个字就是很多,三个字就是非常多!
大家都知道明亡于财政破产导致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翻遍了整个崇祯内帑仅找出了两白银。皇帝都没有钱了,李自成抢不到钱,张献忠哪里能抢到钱?
考古发掘现场的金器是不是当时整个大明全都是和崇祯一样穷困潦倒呢?不是,大明朝还是是非常富裕的,穷的只有两端。最顶端的皇帝崇祯穷,最底的农民穷,穷的已经被迫起义了。中间的那一层富得流油,所以不管李自成还是张献忠,只要去抢勋贵和官绅就能抢到足够的钱。
大明朝的国库太仓库就是已经变成了老鼠游乐园,崇祯也只能是穿着打补丁的龙袍,当北京城破之时,那些因为“家贫”只支援崇祯二十万两白银的高官富绅,给闯王却贡献出了万的白银。
财政窘困,难以为继的崇祯比如崇祯老丈人周奎明,崇祯需要他做榜样捐钱做军饷,老丈人不断哭穷,说自己要回去卖房筹钱。周皇后只好拿出自己的体己五千两白银给父亲,让他做个样子。老丈人钱一过手怎么不落下点,转手捐出三千两,自己还赚了二千两。但最后在李自成入城之后贡献出十万多两的白银。
李自成劫掠的万白银都从哪来?彭孙贻《平寇志》还有《国榷》都有相关记载。“其所得金,大约侯门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共七千万两。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贼淫刑所得,扬言获之大内,识者恨之。”
江口陈银发掘现场各种王侯十分之三,太监十分之三,官员十分之二,商人贡献最后只贡献了十分之二。崇祯的贡献就是皇宫,早已经家贫如洗了。国库的钱早就当作军饷填充辽东抵抗满清的大窟窿。
崇祯是没有钱了,财富全部都集合在勋戚、太监、官员、商人身上。这就是明朝灭亡的最本质原因,国穷民穷中间富。为什么会出现两头穷呢,土地兼并就是核心原因。土地兼并到不缴税的官员士绅手中之后,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农民负担加重。
我们通过明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做一次对比,明初洪武年间全国税收为万石,麦万石。嘉靖晚期收入仅为米万余石,麦万余石,以米面最根本的国家财富来计算,大明朝整个国家税收已经减少25%。
发掘出来的元帅印在研究历史的土地兼并的时候还能发现,全国纳税土地仅有原来的一半,另外的一半在不纳税的各地封王,大地主士绅手中,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原来一半的土地交原来整个国家75%的税收,就是农民的负担提高了50%。而原本国家财政收入中,矿藏、商税等在崇祯上台后就已经不再收取。
当时帮助明王朝收取这部分收入的是魏忠贤,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商税还有去各地开矿。在崇祯上台之后,东林党人一怂恿摆出魏忠贤各项劣迹,天真的崇祯杀掉魏忠贤,而这部分国家财政收入就此流失了。东林党为首的官绅联合,以皇上富有天下,不应与民争利的理由将这部分收入收归囊中。
影视剧中的张献忠张献忠二次起义,先入蜀,再转襄阳,战荆楚,襄阳王、楚王等藩王和官绅都被搜刮了一遍。抢完楚王之后,金银珠宝拉了几百车,还拿出六百万的银子召各地流民入军。最后张献忠二次入蜀地,最终占据整个四川。
明朝的蜀王一直盘踞四川天府之国,被誉为天下首富,整个成都府的七成土地都归属于蜀王。如明朝《病逸漫记》中说:“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而早一百年的时候,严世蕃就一直说蜀王为天下首富。张献忠抢了一个蜀王就有足够多的金钱了。在江口沉银之中,就发现了很多原本属于蜀王的金银财宝。
所以张献忠能抢那多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虽然明朝这个国家没有钱,但是依附在明朝中央政权的那些藩王、官员都是非常有钱的。之前的土地兼并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张献忠招抚之后又被他们索贿再次逼反。国家财政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们觉得“国是你的国,钱是我的钱。”最终因为他们的一毛不拔,他们依附的国被他们抽干,国家没有了。他们曾经压榨的对象,也抢走了他们压榨出来的钱。
从长沙抢的金元宝所以亡明非满清,而是亡于内部的那些只打着自己小算盘的那群人。东林等人平时袖手谈心性,嘴上叫着王不应与民争利,国富民穷等等,背后自己却利用免税等方式攫取国家财富。当王朝灭亡的时候也没有“临危一死报君王”,就像东林党之一的钱谦益就因水太凉不好跳河,好好地活下来。后来又因头皮太痒,剃发做满清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