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秘江口沉银处的汉代崖墓 [复制链接]

1#

“石牛对石虎,*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关于四川彭山区江口古镇明末战场遗址的传说,三百多年来一直都是民众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

自年1月至年4月,考古部门分两期对江口古镇外南河与府河汇合处的岷江江段发掘。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终于重见天日。

江口沉银处本文图均为马恒健摄

遗址的发掘,确定了其为明末张献忠与杨展大战的战场遗址,为解决诸多有关张献忠的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石牛对石虎,*金万万五”的谜底,终于揭开。“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从而荣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濒临张献忠沉银遗址的江口古镇,也因此为大众所知。

其实,早在江口沉银真相大白之前,在四川众多古镇中,也难以找到像江口这样积淀着如此久远、如此丰富的历史文物的古镇。

江口古镇自古有“日有行船千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的美誉。因它地处流经成都平原、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的岷江*金水道上,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繁荣兴盛的水码头。

明清时代,一条临河而建的五里长街,酒楼、茶馆、戏台、客栈比比皆是。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武阳茶肆(汉代江口为武阳县)。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僮约》中写有“武阳买茶”,成为我国茶叶贸易最早的确切记载。

绵延于镇旁的彭祖山和寿泉山是彭祖的陵寝所在地。在古镇南街口的寿泉山麓,便是一排排依山临江的多座汉代崖墓群。

以现代社会学的观点,人的死亡比之结婚,更是一生中的大事。一个人可以结几次婚,却只能死一次,因为这是生命的终结。但在汉代,人们对生与死的理解却令人刮目相看。在他们看来,死既不可怕也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在延续,即所谓的“向死而生”。

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汉代人为营建自己的墓地不遗余力。与彭祖山风景区近在咫尺的五千余座汉代崖墓,便是汉代人为自己生后的幸福生活营造的新家。

崖墓墓门

江口的汉代崖墓既非掘地掩土而葬,也非置棺于地宫或悬棺于峭壁,而是在坚硬的山石上凿出墓洞,作为人的最终归宿之处。其最大特点,就是墓室完全模仿地面建筑,不但有阑干、檐柱、斗拱、天花藻井,连餐桌、灶台、桌柜、梳妆台、书房也一应俱全。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大多不是摆放进去的,而是在雕凿墓室时一并造就,也就是说,它们大多与墓室是一个整体。这些依山凿就的墓窟内的样式,与死者生前的居所相仿。

很多人还不知道,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全国及世界巡展时都引起轰动的东汉铜质摇钱树,便是在江口崖墓出土的。这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国宝,连考古专家也是首次看见。如今,这一棵高1.44米、树身缀满铜钱的摇钱树的复制品,陈列于这里。此外,崖墓中出土的随葬物铜钱、画砖、陶器等珍贵文物难以计数。

江口崖墓出土的文物中非同寻常的,是年出土于江口镇梅花村第号汉代崖墓门楣上的一幅一男一女全裸坐拥石刻雕像。这石刻像称为“秘戏图”,被郭沫若誉为“天下第一吻”。此画面在今人看来也属大胆,却出自汉代艺人之手,真令人惊叹。

江口崖墓的墓门及墓内的墙、柱、檐、拱,基本都有雕刻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装饰,展示着汉代艺人的精湛技艺及丰富想象力,为人们研究汉代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在墓室中行走转悠,有一种置身于两千年前的农舍宅院的感觉,并无在坟茔墓地里那种特有的凄清甚至阴森的气氛。墓室内的光亮来源于粉红色的日光灯,有一些时空迷离的效果,仿佛室内有一场盛宴即将摆开,抑或是一台戏剧就要开场。

一座汉代崖墓往往埋了好几代人,死了的子孙再开侧室埋进去。相对集中的一群或一排崖墓,往往埋着一个宗族的死者。崖墓内的布局,往往是按墓主的意志,依据其生前居住的宅第(或墓主希望拥有的宅第)的布局,统一规划后一次建成。

出土石棺

人的最终归宿的形式,既反映着生者对死者的眷念追思,也影响着生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和物质生活状态。这些大至百多平方米,小的也有几十平方米的汉代崖墓,确凿无疑的是古人仅仅使用铁钎和铁锤,在坚硬的岩石上敲打出来的。据专家测算,如果是一个人,一辈子也难以凿出几十平方米的崖墓来;平均下来,10个人敲打10年,可打造一座中型崖墓;而那种豪华型的崖墓,可能穷尽数十人一生之力方能完成。但是,汉代人相信,这个生后的“家”一定会给他带来生前所未享受到的幸福。掘墓不止的他们,情绪是日益高涨的,因为他们是在追求终极的成功。

明代唐伯虎有诗云:“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汉代崖墓的主人们的初衷也是视死如归,但不做野*游*。正因为如此,才给今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