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益阳地名漫谈丨九皇殿村的变迁 [复制链接]

1#

李磊光

从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往南,沿着小河边的水泥公路直上,过一山口(石坝口),就进入了九皇殿村。四周的山,把九皇殿围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这里风光独好,气候宜人。该村原名塞溪冲,后更名为九皇殿。

关于九皇殿村村名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奸臣当道,皇室倾颓。动乱中,有一位老妇人带着幼小的孩子自京城避难而来。他们娘俩来到塞溪冲枫树湾时,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这妇女为人慷慨热情,深受大家的欢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母子俩很快就搭起了几间小茅屋,舒舒坦坦地过着日子。在老妇人的照料和乡亲们的关爱下,孩子很快长成为一位眉清目秀的后生。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有一股非凡的气质。

这年夏天,塞溪冲四周山上的竹子被蝗虫啃噬着。一两天时间,从枫树湾到太阳冲,所有的竹枝变得光秃秃的了。后生和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治住蝗虫,他带领大家上山察看,那“吱吱吱吱”的声音令他感到非常焦急。当他抬头仰望时,一条巨大的毛毛虫突然掉到了他的头上,他的太阳穴很快肿成了一个红包。他感到剧痛难忍,乡亲们把他拾回家里,求医问药,不见好转。临终前,他对大家说:“我死后,会化为神灵,专管人世间的一切害虫,决不让它们再危害乡村。”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年轻人办完了丧事。之后的几年里,塞溪冲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不但山上没有蝗虫了,就连土里和田里也没有发现过任何虫害。加上风调雨顺,人们更加辛勤劳作,家家户户,足食丰衣。

喜悦之余,大家自然想起了年轻人临终前说的话,一定是这年轻人的在天之灵保佑着这里的乡亲!于是,当地的郑钟张李四大家族通过协商决定,为这年轻人建一所寺庙,求他为大家驱虫消灾。

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寺庙很快就在枫树湾落成了。寺庙三亩见方,分正殿和偏殿。大小房屋十多间,前后三进。前进正中左右厢房各一,中为大厅。厅两侧的墙壁上各镶嵌着麻石板三块,上面镌刻着修建时间、捐款人名单等。现在,麻石块尚存其一,被人们放在中间湾塘里作洗衣板用。左厢房中悬挂着一面大锣,右厢房中横着一面大鼓,都有大竹筛那么大。后进正中设有五福台,台上正中一大钟高悬,其声铿然,周围百里,余音缭绕,回荡山间。中进是天井,这里能举行五六百人的集会。为了方便人们前来集会,分别在其南边和北边各修建了两米宽左右的沙石路。同时在前面五十米处的小河上建了两座石拱桥。可惜的是,现在的桥和路都已荡然无存了。

房子已经建好了,路已经修好了。大家都在纠结一个问题:这寺庙到底叫什么名字呢?大家征求老妇人的意见。一打听,原来这老妇人是孩子的奶妈,为了逃难,她带着年幼的九皇子来到了这里。

原来如此!有一李姓读书人提议:既然是九皇子,那么这庙就叫九皇宫吧。但是有人反对说,“宫”字太招摇了,且名不副实,不如叫“殿”或“庙”。一想到这里面又没有和尚,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叫“九皇殿”。

名字有了,大家又提出了要塑造一尊九皇子的金身以供祭拜。于是,立即请当地的一位能工巧匠雕刻,他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任务。九皇菩萨高约1.5米,宽约30公分,楠木质地,金铜外饰。他左手持剑,小嘴微张,似乎念念有词,栩栩如生。此外,还为他雕刻了几个身背弓箭的侍从。

第二年的农历六月十四日,是九皇子的二十岁生日。这天一大早,大钟一响,方圆百里的男女老幼纷至沓来。人们一来祭祀,二来赶集。听现在八十多岁的李光威老人讲,当时人们每次献来的公鸡就有一百只以上,鸡血汇集起来就有一大水缸。而神奇的是,这些鸡血即使放一个月之久,也不会出现腥臭味。这样一来,九皇菩萨的灵气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外地的人们请“道先生”敲着锣,打着鼓,吹着唢呐,由四个轿夫抬着九皇爷到他们的山前、田野和菜地去祭拜,目的就是祈求九皇老爷保佑这些地方不生虫子,以换取一个丰收的大好年成。听说,数百年来,泥江口及周边的岳家桥、灰山港、源家桥等方圆百里的人,都有请九皇老爷的习俗。

九皇殿出名了,人们就把塞溪冲改为九皇殿村。

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时间的车轮转到了年。由于枫树湾交通相对便利,经济发达,方便管辖,这里就成了桃江县新民乡的治所所在地。当时的新民乡辖区包括现在的桥湾村、黄獭桥村(不含现在的何家湾、郑家湾)、九皇殿村(不含现在的九会公、道场冲、黄豆坪、牛轭湾)。因为争山争地,桃江益阳两县的李姓、蔡姓引发纷争。这也难怪,因为他们的田土山中,你处有我,我处有你。为了治本,由当年的益阳地委牵头,益阳县、桃江县的政府领导和当地群众代表三方会谈,一致同意将新民乡划归益阳县。听说,当时黄獭桥一聂姓人家的堂屋就跨桃益两县呢。后来九皇殿村改为新民大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这一江南小村,新民大队又改回九皇殿村。人们趁着这春风,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现在,这里家家户户修建了小洋楼甚至别墅,水泥大道通到了农家的门口。汽笛声声,绿柳成荫,好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摘自《益阳地名漫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